经济理论与经济热点

  • 资本要素市场化与制造业企业僵尸化

    武宵旭;任保平;葛鹏飞;

    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探讨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资本要素市场化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僵尸化的发生概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资本要素市场化通过降低企业杠杆率、增加企业资产收益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减少企业政府补贴渠道抑制了制造业企业僵尸化风险。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资本要素市场化对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僵尸化的抑制作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相比于国有企业、外资及港澳台企业,提高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可以更加明显地降低民营企业僵尸化的发生概率。

    2023年05期 v.34;No.239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创新能力和交易成本的中介作用

    王如萍;张焕明;

    基于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两条路径实现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国有控股企业、非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以及位于中西部和非沿海地区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更为明显。

    2023年05期 v.34;No.239 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城市与区域经济

  •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韧性——基于“宽带中国”示范性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郭爱君;张小勇;李菁;

    基于“宽带中国”示范性城市建设政策构建多期DID模型,利用2011—2019年246个地级城市数据,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集聚和技术创新显著提高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地区间、不同规模城市间和城市群与非城市群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2023年05期 v.34;No.239 2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公共经济与管理

  • 税收征管的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投资:中国的经验证据

    欧阳洁;黄永颖;张克中;

    利用中国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数字技术与税收征管深度融合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征管的数字化转型显著推升了企业实际税负、降低了企业投资水平,且这一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企业税后收益的直接减少、现金供给能力的间接削弱,是其影响企业投资的重要机制。此外,面对数字技术进步、征税能力提升的外生冲击,民营企业、征纳合谋企业及财政收入任务更重地区的企业,其投资下滑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企业具体的投资结构同样发生了变化,企业生产设备投资、厂房建筑投资及研发投资都显著下滑,且从行业属性来看,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投资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与此同时,企业的投资更加理性、稳健,其投资效率显著提高。

    2023年05期 v.34;No.239 3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 自主创新:税率优惠的作用效应与机制分析

    范源源;李建军;

    利用2009—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税率优惠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有着正向促进作用,且税率优惠持续时间越长,对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也越强,但随着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税率优惠的创新激励效应呈现递减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税率优惠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那些对税率优惠激励更敏感的企业以及创新投入资源相对不足的企业。机制分析发现,税率优惠主要通过促进企业加大财力、物力和人力三方面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此外,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而言,税率优惠的自主创新激励效应并不等同;税率优惠激励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行为还促使其市场表现的提高,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了动力。

    2023年05期 v.34;No.239 5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财务与会计

  • 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能抑制公司避税吗?

    班旭;姜英兵;徐传鑫;

    以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该制度对公司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能够有效抑制公司避税,说明该制度发挥了重要的外部治理作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与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减少了公司避税活动。进一步研究表明: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抑制避税的作用主要存在于内部控制不完善以及所处地区税收征管强度较低的公司中;随机抽查制度具有一定的长期威慑效应,且其对公司避税的抑制作用既减少了过度投资,又改善了公司业绩。文章不仅从公司避税视角丰富了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监管效应的研究,也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随机抽查工作实施方案提供了重要启示。

    2023年05期 v.34;No.239 6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 MD&A语调与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王跃堂;周洁;

    融合前景理论,以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以下简称“MD&A”)语调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MD&A语调促进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且不同调整方向上的调整行为具有不对称性。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是MD&A语调促进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显示,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面临的审计监督强度越弱,MD&A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正向关系越显著。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丰富了企业资本结构决策和文本信息语言语调领域的相关研究,并为完善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监管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3年05期 v.34;No.239 8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 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影响企业金融化吗?

    刘洋洋;吴昊旻;

    以2008—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考察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且这种治理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退出威胁可信度高、管理层持股、控股股东财富集中度高,以及所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公司中更明显。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通过缓解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以及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抑制了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显示,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长期金融资产持有;相比于自然人和短期投机型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外资及长期战略型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基于外生政策冲击的拓展性检验显示,上市公司减持管制政策削弱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而放松卖空管制政策则会强化这种效应。经济后果检验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治理作用具有正向价值效应,即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价值。

    2023年05期 v.34;No.239 9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