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钞小静;

    面对经济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在我国发展动能转换的攻关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破解经济高质量发展难题的关键。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由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活动中的渗透与扩散所带来的,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集成应用能够通过提升创新能力来重塑发展动力,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来优化发展过程,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改善发展结果,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优势与新动能。因此,新形势下需要加快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着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12期 v.33;No.23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

    阎瑞雪;魏众;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特有命题,源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资本主义的本质使得无论是自由主义左翼还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主张的分配平等都不可能实现。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建立了共同富裕所必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思想既与之前一脉相承,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注重人民性、全面性,在调节分配、脱贫攻坚、共享发展等多方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2022年12期 v.33;No.234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经济理论与经济热点

  • 数字经济水平对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

    于世海;许慧欣;孔令乾;

    基于一个改进的HK方法,放松规模报酬不变假定,估算中国制造业行业的资源误置程度,并结合中国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考察数字经济水平对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水平整体上降低了中国制造业资源误置程度,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水平对资源误置的改善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生产率企业存在明显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水平通过降低成本和提升技术创新而显著降低了中国制造业资源误置程度,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

    2022年12期 v.33;No.234 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国际经济研究

  • 中国财政支出的贸易收支效应悖论及其解释——基于贸易条件视角的形成机制分析

    林峰;曾毅;赵焱;

    基于贸易条件视角分析“中国式悖论”形成的理论机理,并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SV-TVP-SVAR)模型识别中国财政支出、贸易条件与贸易收支之间的时变关系,为廓清“中国式悖论”提供了经验证据。理论模型表明,由于中国的Armington弹性(即本国产品与外国产品间的替代弹性)较大,因而财政支出扩张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降低投资回报率并挤出国内投资。如果投资的挤出效应超过预算平衡的恶化效应,则可能形成“中国式悖论”。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将会经历“双重发散”和“双重赤字”交替出现的时变过程,原因主要在于:2012年开始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效应不断减弱,财政支出冲击对国内投资的影响经历了“由负到正”的逆向波动,从而导致贸易收支效应呈现出先改善后恶化的时变特征。

    2022年12期 v.33;No.234 3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三农与合作经济

  • 传统金融基础、数字禀赋与农村数字金融普惠

    周南;张龙耀;

    基于甘肃、湖南、四川以及云南4省686户农户数据,使用Logit模型,考察传统金融基础、数字禀赋对农村数字金融普惠的影响。结论显示:首先,传统金融服务中,所在地的传统金融服务便利性和自身金融素养是农户正规信贷获得的重要约束因素;其次,伴随智能手机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农户数字信贷获得不再依赖传统金融服务便利性,突破了物理距离的限制,表现出一定的普惠性质,且这种普惠性质随着农户的数字禀赋提高而增强;再有,金融素养对于农户的数字信贷获得仍然重要,金融素养决定了农户能否借助数字信贷实现信贷需求的有效表达。良好的金融素养有利于农户通过数字禀赋积累缩小同传统金融服务便利性较高群体的信贷获得水平差距。

    2022年12期 v.33;No.234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经营管理

  • 中国数字经济企业双重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研究

    辛琳;孟昕童;边婉婷;

    以2010—2019年数字经济概念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利用企业社会网络、知识网络双重嵌入的经济效应,实现创新绩效提升。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背景下,社会网络、知识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数字经济减弱了“中间人”在社会网络中的重要性,“中间人”企业可以通过影响知识网络来提升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网络、知识网络能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而提升创新绩效。在高信息透明度和低代理成本条件下,网络嵌入的经济效应更为显著。应加强沟通和拓展视野、提升董事和高管的学术背景、合理设计董事会成员数量、以及提高独立董事比例,为提升中国数字经济企业创新绩效提供经验借鉴。

    2022年12期 v.33;No.234 5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财务与会计

  • 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企业劳动力投资效率

    袁知柱;侯利娟;

    以2011—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劳动力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企业劳动力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减少代理问题是会计信息可比性改善劳动力投资效率的两条主要路径。进一步研究显示:会计信息可比性既能抑制劳动力投资过度(雇佣过度),又能缓解劳动力投资不足(包括雇佣不足和解聘过度);对于劳动力调整成本较高、所处地区法治水平较低的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劳动力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产品市场竞争在减少劳动力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上分别呈现替代和互补关系。

    2022年12期 v.33;No.234 74-9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形成合力与暗中角力:多个监督型机构大股东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非线性分析

    王垒;张凯迪;于文成;

    基于有限注意理论,借助2013—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合作与竞争双重视角实证分析了监督型机构大股东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多个监督型机构大股东持股所有权比例及竞争性程度与企业投资效率呈现倒“U”形关系,即当大股东持股比例及竞争性程度均较低以及当企业中存在两个以下监督型机构大股东时,监督型机构大股东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都表现为对企业投资效率的积极治理效应,并且在国有企业、两权分离度较低和外部监督较弱的企业中,多个监督型机构大股东需要更高的竞争性程度才能使企业达到较高的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监督型机构小股东的存在可以缓解大股东过度合作与竞争引发的企业投资效率下降。

    2022年12期 v.33;No.234 9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