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

    程名望;韩佳峻;杨未然;

    通过探析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从城乡差距缩小视角论证经济增长和共同富裕的兼容性,为兼具效率与公平的共同富裕道路选择提供新的思考。在“外部人-内部人”理论模型基础上,综合采用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系统GMM与面板门限回归等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人均GDP的提升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且在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更为有效。即经济增长既带来了效率提升和财富增加,也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实现了效率和公平的共赢。(2)城市化推进是经济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在城市化率跃过第二个门限值(71.4%)后,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效应很弱且不再显著。即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平抑作用呈现边际递减规律。(3)相较城市户籍者,经济增长对农村户籍者的个人总收入、工资性收入以及家庭人均收入均有着更大的提升效应,特别是对其工资性收入提升效应最大。由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推进提供了充裕的城市就业岗位,即便进城务工者被限制在低技能行业、非公共部门或自雇就业,仍能通过工资差距的收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保持经济稳增长,继续推进城镇化,进一步消除户籍歧视,是同时解决效率和公平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2022年10期 v.33;No.232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国际经济研究

  • 国际贸易对中国家庭动态贫困的影响——基于相对贫困的视角

    陈怡;戴雪婷;

    基于相对贫困视角,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CHNS),使用多项Logit模型,实证研究国际贸易对中国家庭动态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贸易能显著影响中国家庭的动态贫困,既有利于贫困家庭脱贫,也有助于降低非贫困家庭陷贫的风险,且该作用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就业这两个渠道进行的;国际贸易的减贫效应存在地区差异,相较于沿海地区,国际贸易对内陆地区贫困家庭脱贫促进作用和对非贫困家庭陷贫抑制作用更显著;相较于城镇,国际贸易对农村贫困家庭脱贫促进作用更显著;国际贸易更有助于期初收入最高1/3贫困家庭脱贫,且国际贸易更有助于降低期初收入最低1/3和最高1/3的非贫困家庭陷贫风险。

    2022年10期 v.33;No.232 1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三农与合作经济

  • 非农户籍转换如何影响农民工消费差距——来自CMDS的经验证据

    周德水;刘一伟;卢学英;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考察非农户籍转换对农民工消费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转换为非农户籍可以有效降低农民工之间的消费差距,且该影响效应在低收入、低社会网络与低心理融入水平的群体中更明显。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在低分位点上,非农户籍转换对农民工消费差距的缓解效应并不明显,但随着分位点的上升,非农户籍转换的影响程度逐渐提高,呈显著的线性上升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非农户籍转换通过就业机会效应、福利可及效应与社会资本效应对缩小农民工消费差距产生间接作用。研究结论为把握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福利效果增添了新的经验证据,为助推农民工市民化质量和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启示。

    2022年10期 v.33;No.232 33-4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金融研究

  •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渠道机理与异质特征

    王刚贞;陈梦洁;

    基于“双循环”视角,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渠道机理及时空异质特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贸易在传导渠道中起中介作用;现阶段,国内需求这一传导渠道表现为遮掩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在跨越门槛值后才得以体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时空异质特征,可长效促进东、西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其在中部地区的驱动效果只在初期存在,不仅受到东、西部地区“虹吸效应”的影响,还具有负面长期效应。

    2022年10期 v.33;No.232 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经营管理

  • 组织绩效反馈:理论发展回眸与“中国故事”构建

    郑伟伟;连燕玲;汤临佳;

    组织绩效反馈作为驱动企业战略响应的重要前因而备受关注,但鲜有研究思考基于西方情境发展而来的理论如何才能更好地嵌入中国管理实践。通过系统性回顾发表于国内外权威杂志中的文献,基于组织绩效反馈的理论框架对组织管理目标与绩效指标选择、绩效期望设定、绩效评估模式与结果、问题导向搜索、战略响应五个核心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梳理了组织绩效反馈作为情境因素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局势和企业迅速崛起的微观决策,围绕上述五个过程分别提出扎根于中国管理情境的研究展望,由此为组织绩效反馈理论扎根于中国管理实践绘制了研究版图,为响应“研究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的呼声做出了实质性的理论贡献。

    2022年10期 v.33;No.232 5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财务与会计

  • 政府补助在IPO新股定价中的角色:折价还是溢价效应?

    徐辉;周兵;周孝华;

    以IPO定价为切入点,从一、二级市场两个维度综合考察政府补助对IPO定价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补助加剧了IPO新股发行溢价,也刺激了二级市场交易溢价,且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进一步地,基于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的IPO抑价分解结果表明:政府补助会促使IPO抑价提升,且折价效应和溢价效应是IPO高抑价的主要诱因,但溢价效应占主导地位。此外,项目补助、税收返还以及创新支持类政府补助会导致IPO新股定价被高估,但在信誉奖类补助中未发现这一现象。

    2022年10期 v.33;No.232 7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 IASB报表附注披露项目的新动向与思考

    贺宏;

    针对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相关信息不足”、“无关信息过多”以及“信息沟通不力”问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21年3月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披露要求——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以原则为导向改进披露要求的具体做法。如果这一征求意见稿得以通过,现有信息披露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对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主要变革内容进行分析,认为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披露各有利弊,哪种披露模式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报告主体的披露动机、行为以及外部监管力度。未来应考虑建立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相叠加的披露体系,随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调整总体披露目标,并从整体和战略角度思考数字化报告发展对信息披露的影响。

    2022年10期 v.33;No.232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 高管联结与盈余管理传染效应——兼议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

    吕易;罗昆;

    以2014—2019年存在高管联结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联结公司之间盈余管理传染效应,并兼论应计及真实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应计盈余和真实盈余均通过联结关系进行传染;第二,选择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策略时,存在替代和互补的双重关系;第三,考虑到高管团队职务异质性,“治理圈”和“经营圈”联结关系中应计和真实盈余水平均显著正相关,“财务圈”仅应计盈余水平显著正相关。文章验证了盈余管理的社会网络关系传染效应,有助于增进监督机构和实务界透视联结公司盈余管理,改进监管方向和方法。

    2022年10期 v.33;No.232 9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