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保庆;
先从服务品市场需求量(宏观层面)、服务业市场结构(中观层面)以及服务企业模仿能力(微观层面)三个层面对服务业增长中知识产权保护"最适强度"动态演化的理论机制进行分析,接下来以服务业企业微观数据开展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服务业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理论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最适强度",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服务业增长呈现出先扬后抑的"倒U型"作用特征,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远远低于理论上的"最适强度";服务品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服务业市场结构趋于竞争型以及服务企业模仿能力的提高均会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最适强度"向上动态演化,决策部门应当根据宏观、中观和微观多维度的服务业发展检测指标,阶段性地调整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强度标杆。上述研究结论在总体样本和分类样本中均具有一般性,并且在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
2018年10期 v.29;No.184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张同斌;孟令蝶;孙静;
以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为基础,以优化碳排放共同责任测算方案中的责任分担系数为核心,对15个代表性经济体的碳排放共同责任进行了科学测度与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发达国家的共同责任碳排放量高于其生产端责任碳排放量且低于其消费端责任碳排放量。与之相对,部分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共同责任碳排放量则低于生产端责任排放量并高于消费端责任排放量。从产品视角和碳排放视角对责任分担系数优化后,重新测算的各个国家共同责任碳排放量结果与传统方法测算的结果相似,但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碳排放责任有所上升,土耳其、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碳排放责任维持稳定,而中国和俄罗斯等金砖国家的碳排放责任明显下降。在共同责任测度优化的基础上,应根据各国发展的阶段特征按照"共同但有区别"原则完善碳排放的责任核算体系。
2018年10期 v.29;No.184 1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李小胜;李月;李燕;
利用中国省际投入产出数据,应用改进的"零和博弈"数据包络(ZSG-DEA)模型,对中国碳排放的效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按照效率的高低对碳排放的额度进行分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存在较大的差距,以考虑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各省份之间碳排放重新分配后,效率明显提高,除辽宁、吉林和福建的效率为0. 999外,其余省份都为1。从分配的结果看,发达省份基本都是实际碳排放少于重新分配后的数量,效率低和经济不发达省份的碳排放多数处在超排状态。最后采用考虑公平和效率的单指标分配,发现效果并没有按照ZSG-DEA模型分配的好,这表明按照ZSG-DEA模型分配更加符合经济的发展状况,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
2018年10期 v.29;No.184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