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俊龙;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构建双寡头垄断模型,考察是否存在部分管理授权条件下的产能过剩,以揭示产品差异化对产能过剩的作用机理,从而可以比较企业独立决策和政府干预决策下的产能过剩情况,并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探索最优的产品差异化水平。研究表明:产品差异化与产能过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同条件下的产品差异化对产能过剩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政府的产能规制政策未必会彻底化解产能过剩;产品差异化程度与社会福利水平呈正相关,需要鼓励企业走产品差异化发展之路。这些研究结论对中国目前的去产能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18年09期 v.29;No.183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肖挺;
通过系统GMM以及门槛估计等技术方法检验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分省居民消费区域流向以及消费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各地区对外地居民的消费吸引力;低收入地区会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而加剧本地居民消费的流失,发达地区则由于大量外来消费的涌入而成为受益方;在消费结构层面,交通基础设施大多只对特定地区的少数消费领域支出比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证实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各地居民消费的地区流向的影响。
2018年09期 v.29;No.183 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秦宇;邓鑫;周慧;
按照科技资源"四元说"的标准将科技资源划分为科技财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以及科技信息资源,利用微观数据,衡量四类科技资源在中国企业间的错配现象。研究认为:(1)不同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TFP)差距明显,东部地区TFP高于西部地区,但差距正逐步缩小,外资及港澳台企业TFP高于内资企业,私营企业TFP高于公有制企业。(2)中国科技信息资源配置严重不足,资金投入过度现象普遍,东部地区科技财力资源投入相对过剩,人力、物力资源相对不足,中西部地区则恰好相反。公有制企业偏向于科技资金投入,私营企业偏向于人力资源的投入。外企较本土企业更不易于获取科技资源。(3)中国由于科技资源错配导致的产出缺口逐年收窄,但仍接近20%,工业增长潜力巨大。(4)中国科技产出的增加主要依靠科技资源的投入,TFP的总变动(TFPG)贡献十分有限。
2018年09期 v.29;No.183 2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张廷海;王点;宋顺锋;
利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级政府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构建邻近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分析中国应急产业空间集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误差模型(SEM),以考察应急产业空间集聚的增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急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较低,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且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东部地区产业集中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集中度较低;省际和分地区检验发现,应急产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非呈现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关系,且目前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即促进经济增长阶段,但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资源禀赋、社会性应急需求、政府行为和行业前景等因素对应急产业空间集聚存在促进作用,个人应急需求、区域开放程度和科技支撑能力作用效果不明显;不同地区各种因素的作用方向与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性。
2018年09期 v.29;No.183 42-5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