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少波;袁东学;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国内价格水平变动出现了新的特征:CPI与PPI的走势出现长时间的正负背离,两者间的缺口已接近历史最大值,但CPI与PPI的波峰、波谷在时间点上仍然大致相对应。研究发现:在中国农产品供需紧平衡和服务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涨对食品和服务价格的传导是CPI上涨的重要原因;工业产能过剩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挫对工业品生产资料价格的传导是PPI下降的重要原因。劳动力成本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一涨一跌"使得CPI与PPI变动"正负背离",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CPI与PPI之间缺口扩大接近于历史最大值的主要原因。CPI与PPI间的价格传导机制减弱但仍然存在,是两者之间存在缺口但波峰波谷大致对应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止全面通缩的出现,需要利用结构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增加国内投资,通过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和扩大出口来增加国外对国内工业产能的需求。
2016年04期 v.27;No.160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张庆君;李雨霏;毛雪;
在市场化不完全的条件下,不同所有制企业面临融资条件和融资成本差异,从而产生金融错配现象,由于金融错配的存在,使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从而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测度不同所有制结构间金融错配程度和分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由所有制歧视导致的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推动金融发展、消除所有制歧视是改善金融错配、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乃至中国经济发展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路径。
2016年04期 v.27;No.160 9-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周慧;
基于2009—2013年中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面板统计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化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是否省会城市对地区城镇化水平有显著影响;而在控制省会城市影响下,地区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内溢出、区域间溢出以及空间总溢出效应,区域内人均GDP提高会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经济开放程度对地区城镇化发展也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水平、城市土地扩张对人口城镇化率的溢出效应为负。
2016年04期 v.27;No.160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张藕香;姜长云;
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不同类型农户转入农地的"非粮化"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农户转入农地的"非粮化"程度不同,并且存在地区差异。家庭农场的"非粮化"程度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普通农户的"非粮化"程度除了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外,还与农业生产条件有关;中部地区各类农户粮食种植率普遍较高,尤以"以农为主"的普通农户为甚。在对农户转入农地种粮选择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中,大多不利于选择种粮,更多地倾向于"非粮化";相对而言,制约家庭农场种粮选择的因素远多于普通农户。年龄、文化程度对不同类型的农户种粮选择有显著的影响差异;种粮补贴的政策效应取决于经营规模,经营规模越大,补贴的政策效应越明显。
2016年04期 v.27;No.160 24-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叶明华;
搜集1980—2014年江、浙、沪、皖71个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数据,计算其全域Moran指数,并通过Kriging空间插值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法,绘制四省(市)农业旱涝灾害的空间分布图,将农业旱涝灾害的空间分布与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率等级的空间分布进行比对,结果发现:江、浙、沪、皖降水量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表现出波动中增强的态势,受此影响,四省(市)农业旱涝灾害也表现出显著的灾害核心区和辐射区相连的区域集聚特征,而灾害的空间集聚性易导致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面临较高的赔付风险。据此,须注重提升农业灾害的气象预警与排洪灌溉工程建设的区域协同效应,着力从传统再保险和风险互换角度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关注融合国家再保险、保险交易平台和保险与资本市场对接等多重渠道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2016年04期 v.27;No.160 3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 张林;冉光和;
在重点分析家庭农场和经营型农户的定义与特征,以及经营型农户向家庭农场转化的机理基础上,基于川渝地区876户经营型农户的调查数据,对经营型农户向家庭农场转化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调查区域67.24%的农村经营型农户具有向家庭农场转化的意愿;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自有耕地面积、能成片租入土地、拥有农用车、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宣传、金融信贷支持和财政补贴等因素对经营型农户向家庭农场转化的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耕地细碎化、土地租金对经营型农户向家庭农场转化的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2016年04期 v.27;No.160 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何宜庆;宋秋韵;姚江;
运用耦合模型理论,建立耦合度函数和耦合协调度函数,对2010—2014年中部六省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六省耦合协调性差异较小且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上看,湖北省耦合协调度最高,农业现代化与区域经济基本协调发展,而安徽、湖南、江西、河北的耦合协调度低,由同步发展转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山西的经济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都比较落后;从时间上来看,中部六省的耦合协调类型的变化较小,总体上呈缓慢发展趋势。
2016年04期 v.27;No.160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陈思霞;
使用"地区是否遭受自然灾害"作为测度政府支出干预政策的外生冲击实验,并利用WVS(World Value Survey)数据库2007年和2012年两次大规模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政府干预对居民政府信任评价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政府支出干预显著提高了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其主要传导机制是通过"增支"和"减税"的方式,微观上提高了居民家庭收入规模,宏观上推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但在市场机制运行较好时期,政府干预没有产生显著的增进居民信任评价的效应。良好的制度质量有利于政府干预产生更高的信任;公正、客观的信息交流对居民信任政府也有显著的作用。增进信任目标下,政府需谨慎运用干预手段:支出干预应重点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相对公正的收入分配机制;同时,建设良好且透明的制度体系,在保证公正和客观的信息传播的基础上,加强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交流。
2016年04期 v.27;No.160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后小仙;郑田丹;
利用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二元晋升激励与三维政府偏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投资最大化激励在短期内会迅速推动经济增长,而公共服务最大化激励长期内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将晋升激励、政府偏好与经济增长纳入同一框架后发现:投资最大化激励对投资性偏好、公共服务最大化激励对服务性偏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投资最大化激励相比,公共服务最大化激励诱导地方政府选择平衡性偏好。
2016年04期 v.27;No.160 68-7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王晓莉;李清光;冯蔚蔚;吴林海;
构建四级三阶段食品供应链模型,设定农户、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等多主体为理性经济主体,基于我国主要易逝食品——蔬菜和肉类供应链的物理空间结构和政府监管中抽检样品的现实情况,采用Netlogo仿真设计,分析政府对供应链各主体分别采用固定式和非固定式监管策略时,各主体的行为是否体现全景敞视主义的规训效应。研究发现,虽然监管成本较高,非固定式政府监管策略对农户采取安全生产行为影响更大,且规训效应在农户、生产商的主体行为中体现明显,可显著降低消费者对不安全食品投诉数量。
2016年04期 v.27;No.160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万希;李恩;李论基;
选取实习研究生、在职MBA学员以及三个行业的全职人员作为样本,考虑员工传统性的调节作用,实证检验组织政治知觉、负面情绪与反生产工作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组织政治知觉会正面影响员工的反生产工作行为;组织政治知觉会正面影响员工的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又会正面影响员工的反生产工作行为;员工传统性负向调节组织政治知觉与反生产工作行为间的正向关系,引入负面情绪后,负面情绪在组织政治知觉与反生产工作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员工传统性在负面情绪对反生产工作行为的影响中不起调节作用。
2016年04期 v.27;No.160 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谢永珍;刘美芬;
基于高管政治联系和创始人身份的双重非正式治理属性视角,在分析高管政治联系、创始人身份与董事会治理行为对上市公司隧道行为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2006—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非金融类国有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国有上市公司高管政治联系、创始人身份弱化了董事会治理行为强度;董事会治理行为强度和与控股股东隧道行为呈非线性相关关系;董事会治理行为强度对高管政治联系、创始人身份与控股股东隧道行为的非线性中介效应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国有企业同样存在隧道行为,高管政治联系、创始人身份等非正式治理属性对国有企业的隧道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政治联系导致国有企业高管有机会与能力基于自身、政府以及从属母公司的利益而实施隧道行为。
2016年04期 v.27;No.160 110-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郑亚琴;王晓宇;郑文生;
探讨微博口碑的"视觉性"、"专业性"、"交互性"特征通过"关系强度"的中介作用,对企业品牌价值中品牌忠诚度、购买及再传播意愿产生的影响,构建微博口碑营销特征对企业品牌价值影响的测度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视觉性、专业性、交互性等微博口碑营销特征对中介变量关系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强度对品牌忠诚度、购买及再传播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品牌忠诚度对购买及再传播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016年04期 v.27;No.160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雷宇;
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中国传统诚信道德的特点为基础,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作为不诚信行为的一种表现,实证检验房价对诚信的影响。结果发现,房价对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在诚信度较低的地区更加严重,而且高房价加重了上市公司在会计准则变更期间趁机进行盈余管理的倾向。研究结论表明,房价过高会对社会道德产生不利影响,高房价是导致中国社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要从整个社会道德风气的高度慎重对待和认真解决房价过高问题,而解决诚信缺失问题也应从经济基础入手。
2016年04期 v.27;No.160 127-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万鹏;陈翔宇;
以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中国特有的业绩快报披露制度,探讨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对业绩快报自愿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代理成本越高的公司,管理层自愿披露业绩快报的可能性越小。在此基础上,考察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对代理成本与业绩快报自愿披露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在信息披露方面并不具有显著的治理作用。
2016年04期 v.27;No.160 137-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张多蕾;刘永泽;
以2010—2014年深圳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政治关联视角,研究我国民营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政治关联强度越大,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这说明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即在无政治关联情况下,民营企业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受到较多约束,因此具有真实盈余管理选择偏好;而在有政治关联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受到较少约束,因此具有应计盈余管理选择偏好。
2016年04期 v.27;No.160 147-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