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翔;
以1983—2012年为样本期间,借鉴Hausmann等的方法测算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并以服务业FDI产业渗透率和服务贸易进口渗透率作为服务贸易自由化替代变量,就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效应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有效控制制造业FDI、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基础设施、制造业行业研发投入、制造业行业人力资本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后,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对提升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显著积极影响。据此,在目前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大背景下,在服务贸易更加自由化已经成为新一代全球贸易规则演进的重要趋势下,应通过不断扩大服务业开放,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改革,抓住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契机,以"借力"外部优质资源,加快提升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从而成功突围全球价值链锁定。
2016年03期 v.27;No.15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张士杰;饶亚会;
基于1978—2013年全国层面时间序列数据,引入组合方法,构建包括指标体系、事前检验、方法组合及事后检验的组合评价分析体系,对中国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呈现一定的时序特征,经历低—高—低—高四个阶段,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经济形势的变化趋势较为吻合。对时序变化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宏观调控的适度性是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且2010年以来经济发展质量进入了与GDP增速变化反向的新常态。
2016年03期 v.27;No.159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许德友;
产业链内不同环节的空间分离与转移是重塑中国产业地理的重要力量,但距离是决定产业链空间整合的核心因素。基于距离型成本,构建包含研发、生产、营销在内的产业链空间分离与转移模型,以此分析产业链的空间选择过程,并以中国制造业转移为案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距离型成本及其变化决定了生产环节相对于研发、营销环节的空间区位;距离型成本、要素成本、市场规模共同决定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空间分离与转移;中西部与东部的交通运输距离阻碍了中国制造业由东向西的转移;中西部地区较低的劳动力工资和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张则加快了转移趋势。
2016年03期 v.27;No.159 1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蔡婉婷;
运用需求残差法,基于2000—2011年中国海关数据测算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并研究企业出口质量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显示,质量与距离显著负相关,表明中国出口偏向效率选择效应。在此基础上,加入危机交互项及所有制交互项来刻画出口产品质量空间差异在危机前后的动态变迁,发现后危机时期企业质量选择效应有所增强,尤其体现在高收入国样本中,这有利于中国出口质量结构的改善及整体质量的提升。
2016年03期 v.27;No.159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王猛;
利用2005—2011年间中国204个城市数据,通过构造联立方程模型考察城市集聚与出口的共生机制,结果发现:城市集聚产生的外部性有利于出口,而出口扩张会推动城市的进一步集聚;城市集聚和出口的共生机制在东部城市最强,中、西部地区城市集聚的出口效应显著为正,但出口的城市集聚效应不显著;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需不振使出口的城市集聚效应有所减弱;城市集聚和出口的共生机制在大城市比中小城市更为强烈。这些都表明城市集聚和出口之间存在相互强化、相互促进的共生机制。
2016年03期 v.27;No.159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邱立成;刘奎宁;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2004—2007年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融资能力异质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融资能力、外部融资能力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呈同向变动关系;内部融资能力、商业信用融资能力与私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呈同向变动关系,而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不显著;商业信用融资能力与非出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呈同向变动关系,对出口企业影响不显著。这都表明,私营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较为严重。
2016年03期 v.27;No.159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邵海燕;卢进勇;陈清萍;
投资自由化不仅会对各国的直接投资产生影响,而且还会作用于就业、工资、贸易、生产率乃至福利效应等。从投资自由化的定义及内涵、直接经济影响、间接经济影响等角度对投资自由化的已有文献进行较为细致的回顾,并综述了中国投资自由化的相关研究。已有研究虽成果丰硕,但尚存一些不足,表现在:没有很好地解决投资自由化的内生性问题、未能细致分析投资自由化的经济影响机制、缺乏以发展中国家为母国的研究等。
2016年03期 v.27;No.159 55-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李丹;裴育;
利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采用二阶段系统GMM法,从存量和增量两个角度对均衡性转移支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总量分析中,均衡性转移支付有利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在结构分析中,除社会保障支出之外,均衡性转移支付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均衡性转移支付的大幅增加,公共服务的效果更加明显,这说明构建以均衡性转移支付为主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可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6年03期 v.27;No.159 91-9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刁伟涛;
通过引入地方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和土地资产,并基于未定权益分析方法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测度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地方债务不存在资不抵债的风险,利用国有资产化解地方债务具有足够的空间,但是要避免大规模资产处置的负面影响。
2016年03期 v.27;No.159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余杨;
中国新能源电价政策促进风、光电力市场规模化发展,但也造成急剧攀升的财税负担。依据发电项目建设要求,扩展平准化电力成本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将电价基准、外部效应及并网消纳等纳入电价补贴模型,分类讨论风、光电价调整和财税效应。结果显示,到2020年,四类风能区和商业用户将实现平价上网或自用电零补贴,但财税总量仍将上升,低弃风情景下省份资源区电价有效缓解补贴增长。因此,兼顾市场应用与财税成本的新能源政策亟需调整。
2016年03期 v.27;No.159 106-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 罗琦;胡亦秋;
以2005—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结果表明:公司不断向其目标资本结构进行调整,且调整速度因公司自由现金流状况不同而存在差异。过度负债公司在自由现金流为正时通过偿还债务以最低成本向下调整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最快;债务不足公司在自由现金流为负时通过债务融资向上调整资本结构的成本最小,调整速度最快。不论公司是过度负债或债务不足,在自由现金流为零时都面临额外的调整成本,调整速度最慢。
2016年03期 v.27;No.159 11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黎日荣;
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融资约束通过两个渠道增加企业的退出风险:一是流动性约束;二是使用外部资金需要支付融资成本,这会提高企业退出的临界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的退出风险。信贷市场效率的提高使得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迫使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进一步,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融资约束确实增加了企业的退出风险;随着融资约束程度的增加,企业的退出风险加速递增;信贷市场效率的提高增加了低生产率企业的退出风险,随着生产率的上升,企业的退出风险显著下降。因此,信贷市场效率提高会优化经济中的资源配置。
2016年03期 v.27;No.159 12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严若森;张志健;
以2007—2012年沪深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考虑外部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实证检验家族控制权结构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股东持股比例与过度投资呈倒U型关系,关联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和经理层家族超额控制与过度投资呈负相关关系;市场竞争程度和区域市场化水平对家族股东持股比例、经理层家族超额控制与过度投资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对关联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家族超额控制与过度投资的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
2016年03期 v.27;No.159 138-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王帆;
利用2009—2014年307家公司出现的社会责任负面报道样本数据,研究社会责任媒体负面报道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负面报道显著地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这与机构投资人持股率、经理人持股比率均等股权结构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关。进一步发现,当负面社会责任报道严重时,机构投资人与经理人更加谨慎,会显著降低任何形式的盈余操纵。
2016年03期 v.27;No.159 148-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