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红梅;石柱鲜;
在测度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对全国及三次产业的产出增长率进行要素分解,进而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和三次产业的要素贡献率的波动趋于缓和,这说明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趋于稳定的同时,各要素服务经济发展的方式也趋于稳定;另外,随着经济中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各要素波动对全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日益增强,因此第三产业将会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均及促进技术进步等诸多全国性经济问题的重要着手点。
2014年01期 v.25;No.145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 何雄浪;
从多要素流动角度出发,在发展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企业家模型基础上,探讨经济地理产业空间演化中的多重均衡机理,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产业空间结构的稳态并非必然都表现为棒棒均衡的结果,贸易自由度的变化可以引起任何形式的产业空间结构稳态;企业生产规模报酬递增程度的增加,工业品支出份额的增加,贸易自由度的提高,会导致对称结构的稳定性减弱,也会最终导致市场拥挤效应的消失。如果企业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程度足够显著,或者工业品支出份额很高,不管是什么样的贸易自由度,市场拥挤效应都将不复存在,形成现代工业部门集聚的"黑洞"状态;突破点始终小于持续点,当贸易自由度介于二者之间时,除了两种中心—外围结构,任意非对称结构也可能是稳定的。在贸易自由度取某一值条件下,既定的均衡是稳定的,从而推动产业空间演化的根本力量在于物质基础,而不是心理基础。
2014年01期 v.25;No.145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 陈思霞;卢洪友;
基于环境公共支出视角,检验中国大陆地市一级环境公共支出的策略性互动行为。研究显示:分权框架下,经济增长绩效考核压力使得辖区间环境公共支出竞争效应十分显著,相邻地区环境公共支出水平是决定当地环境公共支出的重要因素。同一省份内地市间环境公共支出的竞争效应明显小于跨省环境公共支出的竞争效应。从动态跨期效应和分位间异质性支出行为来看,环境公共支出的竞争效应存在界点。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逐步改变以经济增长为重的政治晋升考评机制,地方在加大环境财政支出预算的同时适当多元化环境管理手段,中央政府建立起跨省域统一的生态管理补偿机制,并推进环境科研、环境教育等公共管理手段对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作用。
2014年01期 v.25;No.145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彭海艳;
在对税收弹性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80—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虚拟变量技术,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个人所得税的短期和长期弹性,并与税收浮动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个人所得税体系在整个考察期间富有弹性,且短期弹性远小于长期弹性。这表明:虽然个人所得税呈现累进性特征,但税收征管水平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个人所得税浮动率小于个人所得税弹性,说明近年来基于税收公平目标的人为税收政策调整,在增加额外税收收入上是无效的。税收改革目标的多维度,要求进行全面的、持续的税制改革来保持税收收入弹性,而不是零星的人为政策调整。
2014年01期 v.25;No.145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 蓝相洁;
以中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为考察对象,从地区与城乡双维度,运用泰尔指数分解法对2005—2010年公共卫生服务的收敛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2007年以来,公共卫生支出收敛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地区间的不均等,次要方面则是城乡间的非均等,而地区—城乡内部的非均等矛盾呈现上升之势。为此,应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确定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并予以相应调整,对非均等性进行动态控制。
2014年01期 v.25;No.145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 马超;
医保筹资中,如果最差"类型"里个体的健康行为水平,与全社会健康行为的平均水平相比,二者之差在临界范围内,那么,在设计筹资机制时应充分考虑"个体责任";反之,如果二者之差超过临界值,则不应考虑"个体责任",因为这时个体不良行为受"环境"影响很大,该责任应由社会承担。以烟民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应采取后一种筹资机制。
2014年01期 v.25;No.145 10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