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研究

  •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

    吕健;

    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中国内地31个省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省域经济增长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废渣污染的减少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推动经济增长,且这种作用逐年增强;废气污染大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废水污染大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说明经济增长摆脱了对其的依赖。另外,在实证中还发现,与空间计量模型相比,普通回归模型由于忽略了空间因素,低估了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2011年04期 v.22;No.13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阶段性消费下遗赠对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

    晁钢令;赖弘毅;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走低问题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但已有研究至少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仅关注宏观经济变量,对微观个体的行为因素考虑得不充分;二是鲜有涉及社会人际间存在着大量遗产和赠予的问题。通过同时考虑遗赠和居民消费习惯问题,并结合心理账户理论,用数学建模推论得出:在阶段性消费行为模式下,社会遗赠总量的变化、社会中遗赠接受者和支出者人数的相对变化,以及两类人普通收入的相对变化,都会引起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化。

    2011年04期 v.22;No.130 8-1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三农问题

  • 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分析——基于福建农村的调查数据

    林善浪;张作雄;林玉妹;

    基于福建农村的调查数据资料,从家庭生命周期这一全新的角度出发,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就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类家庭土地规模经营的意愿强度不同。总体而言,成长中的核心家庭土地规模经营的意愿要强于其他类型家庭,扩大家庭的土地规模经营意愿最弱。

    2011年04期 v.22;No.130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退耕还林项目增收效果评估——基于六省区3329个农户的调查

    甄静;郭斌;朱文清;罗剑朝;

    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两个阶段实证研究了退耕还林项目对退耕农户增收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项目实施五年后,退耕还林工程显著的促进了参与户的收入增长,增收效应为969.55元。但是,实施七年后,项目的增收效果有所下降,即到了2006年,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增收的净效应为771.61元。退耕还林的增收效应呈现出一种倒"U"型变化趋势。

    2011年04期 v.22;No.130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产业经济研究

  • 产业垂直专业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检验

    戴魁早;

    在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垂直专业化驱动因素的四个重要假说,并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三位数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的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资本密集度、外向度和市场规模是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的重要因素;中国市场化改革所导致的交易费用下降驱动着高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各驱动因素对垂直专业化的贡献可能存在着行业差异性。

    2011年04期 v.22;No.130 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发达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研究

    胡志伟;

    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分为强环境驱动型与弱环境驱动型、准先导型与准支柱型。在对各新兴产业作全国性比较的基础上,发现发达省域可兼顾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不确定性的要求来优化产业定位。发达省域遭遇世界长波衰退、世界能源危机、中国亚军危机、房地产泡沫、冲动性投资、低劳动收入等环境因素对新兴产业形成的内外"双轮夹击"。构建"软硬双驱"竞争优势模型,并由此指出发达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升级的路径。

    2011年04期 v.22;No.130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国际经济研究

  • 金融危机后中国频遭贸易壁垒的内因分析:以中美贸易为例

    施炳展;

    基于出口数量与出口价格视角,探讨金融危机后中国频遭贸易壁垒的内因。利用2008年美国从160个国家进口的HS编码92版本六分位贸易数据,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贸易成本、产品特征等因素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数量高于其应有水平,价格低于其应有水平,这是中国出口的特殊性,也是中国频遭贸易壁垒的内因。

    2011年04期 v.22;No.130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胡兵;张明;

    基于新贸易和新增长理论构建模型,采用2000—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并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对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加工贸易规模对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影响为负,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的相对稀缺程度不同,劳动力成本、资本深化、外商直接投资、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影响存在差异。

    2011年04期 v.22;No.130 54-60+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公共经济与管理

  • 中国转移支付制度规范过程中的利益分化与整合——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对中国转移支付演变的一个解释

    王广庆;侯一麟;王有强;

    中国的分税制自实行以来,在各类转移支付的演化过程中,税收返还制度保持了较好的刚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分配规则较为完善,但执行机制普遍较弱,而专项转移支付的分配规则和执行机制均不完善。分析表明,分配规则和执行机制完善与否是中央、地方政府、主管部委以及相关领导者利益博弈的结果,他们之间不同的利益需求及力量对比可能是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变迁的动因之一,而坚持推进制度化则是16年来转移支付改革的基本逻辑。

    2011年04期 v.22;No.130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公共投资、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增长的区域差异性——基于1999—2006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吴晓燕;周京奎;

    在非传统新古典城市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公共投资、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增长理论模型,利用1999—2006年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共投资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但这种影响没有迅速传导到中西部地区,即东部地区的城市增长与公共投资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更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这说明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要素市场在调节城市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地区城市理性增长的趋势已日益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增长则主要由非市场因素推动,政府主导的、蔓延式增长成为这些地区城市增长的主流模式。

    2011年04期 v.22;No.130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 政治关联、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业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姚圣;

    "紫金矿业"事件引发了众多媒体对政治关联环境效果的关注,一般认为政治关联是导致紫金矿业环境业绩持续低下与环境信息披露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此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使用上市公司研究样本,具体验证政治关联对环境业绩与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结果表明,政治关联与环境业绩低下没有显著的关系,但对环境信息披露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2011年04期 v.22;No.130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金融研究

  • 中国存在B-S难题吗?

    段军山;毛中根;

    目前中国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引发诸多弊端和不良效应,在开放条件下,汇率变动对消费影响越来越大,居民消费变动的传递也会影响实际汇率,对中国的经验证据发现,实际汇率升值会抑制当前消费,随着消费增长率的增加,汇率被低估的概率减少,验证了B-S难题(消费—实际汇率悖论)在中国成立。

    2011年04期 v.22;No.130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金融集聚、人力资本与房价——基于PanelVAR模型

    骆永民;刘艳华;

    现有研究认为,中国大陆的银行信贷对房价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但作为拥有众多金融机构的大国,信贷业务的发生与否不应存在"地域歧视"。故而这种区域异质性应来源于信贷业务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业务本身的交易成本,而这两者又直接受到人力资本和金融集聚水平的影响。使用中国大陆1998—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面板向量自回归(Panel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东部地区金融集聚、人力资本和房价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动态联系;中部地区除人力资本冲击能显著提高房价和金融集聚外,其余的互动关系不显著或者为负;西部地区除房价冲击对人力资本和金融集聚的影响显著为负外,其余的互动关系显著为正。

    2011年04期 v.22;No.130 9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 投资者对市场传闻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传闻准确性与媒体权威性的作用

    张宁;刘春林;卢俊义;

    金融市场中的各类传闻具有不同的特征。然而,传闻特征对投资者的作用尚未得到金融领域的实证检验。对中国A股市场中负面传闻的准确性和传闻媒体的权威性两大特征的研究发现,传闻准确性会对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产生影响,传闻越准确,投资者反应越强烈。然而,此结论仅对权威媒体发布的传闻有效,原因在于投资者能够通过权威媒体正确预测传闻的准确性,而无法通过非权威媒体进行预测。

    2011年04期 v.22;No.130 10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经营管理

  • 虚拟社群中的品牌定位——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点互信息的实证研究

    潘洪涛;王新新;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虚拟的品牌社群不断涌现,如何测量用户生成内容中有关品牌的定位,从而了解用户对品牌的感知情况,对于营销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中,开拓性地使用了点互信息理论和语义分析方法,从用户生成的文本信息中挖掘用户对品牌的感知情况,并将其量化得到品牌知觉图。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品牌在虚拟社群的用户中感知定位与公司定位初衷的差异,并且得到相互竞争的品牌在相同的定位维度上的差异。

    2011年04期 v.22;No.130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财务与会计

  • 政府干预、产权性质与审计治理效应

    刘成立;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外部审计是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治理职能的发挥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以2005—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政府干预、产权性质与审计治理效应的关系。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政府干预并没有对审计治理效应的发挥产生明显的影响;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得到非标意见的概率更低。

    2011年04期 v.22;No.130 11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政府最终控制、控股股东行为与财务报告透明度——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杨忠海;周晓苏;

    以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4—2006年间的2940个公司年度为样本,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FASB发布的第2号公告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基础,对财务报告透明度进行度量,分析政府最终控制、控股股东行为对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显著降低了财务报告透明度;国家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更不透明,并且政府干预动机越强,财务报告透明度越低;财务报告透明度与最终控股股东的所有权比例呈U型变化,与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呈同向变化。

    2011年04期 v.22;No.130 12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组织结构、信息体制与企业内部控制模式研究——基于知识共享理论的分析

    徐虹;林钟高;孙彦骊;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激励约束制度安排,既是知识共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实现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这个体系的设置和平台作用的发挥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企业环境会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信息体制,而组织结构和信息体制又直接影响知识共享,最终影响内部控制的构造与模式选择。

    2011年04期 v.22;No.130 140-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经济法制

  • 财政垫付责任:基于社会法理论的分析

    叶姗;

    及时救治受害人是突发事件处置中最重要的措施,因此,充足的救治费用保障至为关键。突发事件可能没有侵权行为人、其他法定责任人或相关主体缺乏即时赔付的责任能力,而受害人也可能欠缺自行给付救治费用的能力,由公立医院垫付救治费用则于理不合,这些都是财政垫付救治费用的客观理由。垫付责任已被《侵权责任法》确立为一种侵权责任,而财政垫付则有别于传统的财政支出行为,财政垫付责任可以视为财政支出行为与侵权责任发生的竞合。财政垫付将有力促进突发事件造成损害的填平,理论上属于社会救助体系中专项救助的范畴。

    2011年04期 v.22;No.130 149-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财贸研究》投稿须知

    <正>一、题材要求1.选题要新,与时俱进。突出前沿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重点问题,有现实针对性。论点明确,数据可靠。2.内容要新。找准切入点,突出新理念、新视角、新架构、新观点,具有原创性。题材符合本刊覆盖范围,

    2011年04期 v.22;No.130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