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研究

  • 新时期私营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分解——基于2001—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

    李清彬;武鹏;赵晶晶;

    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测算和分解中国2001—2007年间私营工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研究结果表明:新时期私营工业部门有着年均10.64%的快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其严重依赖于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且技术效率所代表的经营管理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私营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区域间存在巨大差异,整体上呈现一种"马太式"特征。

    2010年03期 v.21;No.12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中国住户部门综合经济账户的构建与理论阐述

    韩中;

    住户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账户是核算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工具之一。依据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统计实践,分析中国住户部门在国民经济不同阶段与政府部门、非金融公司部门、金融公司部门以及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间进行的经济交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住户部门的生产账户、收入形成账户等,并最终构建出中国住户部门综合经济账户的通式。

    2010年03期 v.21;No.123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三农问题

  • 两型农业建设中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匡远配;罗荷花;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简称两型农业)建设离不开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户。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入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涉农企业(农民)之间、涉农企业与农民之间、涉农企业(农民)之间的博弈行为。发展两型农业是利益主体之间动态博弈的结果,但是需要对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户实施"引导"。这种"引导",可以使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户有充分的信心选择两型生产。需要依靠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科技进步、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和公众参与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和利益协调机制等办法来改进相关主体的博弈行为。

    2010年03期 v.21;No.123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公司和农户间自我履约机制的设计:一种风险贴水的方法

    浦徐进;吴林海;曹文彬;

    "公司+农户"这一组织模式在其运行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与困境,高违约率的现实使得分析公司和农户间契约的内在机制、设计更加有效的契约形式显得尤为迫切。在我国法律尚不能完全强制契约执行的前提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应该是解决农业契约违约率过高、提高农业契约运作效率的基本方向。基于重复博弈理论,公司和农户签订长期契约并且将风险贴水作为一种自我履约机制,将有助于抑制公司的违约倾向,保证契约的稳定运作。

    2010年03期 v.21;No.123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区域经济研究

  • 旅游资源依赖型城市形成与发展模式研究

    魏敏;

    旅游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旅游经济的强大发展势头,使得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对自身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旅游资源依赖型城市谋求发展的主要任务。在对旅游资源依赖型城市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旅游资源依赖型城市发展模式,并探讨其发展模式的演进,最后提出旅游资源依赖型城市的发展对策。

    2010年03期 v.21;No.123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区域自主创新知识资源利用的机理及路径研究

    王燕;张宗益;

    知识是区域自主创新的第一资源,而区域形成独特的、不可模仿的自主创新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对知识资源充分、高效的利用。区域自主创新知识资源利用的机理在于,在现有知识存量条件下,提高知识资源利用率,以增加区域知识流量,提升区域知识存量,通过知识整合、创新,使获得的知识资源内化为区域特有的知识资源优势,从而形成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而构建学习型区域、完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加强区域顶尖人才的培养与有效流入、缔结知识联盟、整合产业链、加强知识产权贸易是区域自主创新知识资源利用的重要路径。

    2010年03期 v.21;No.123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安徽省产业结构与进出口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苏振天;

    安徽省产业结构与进出口在近几年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基于安徽省1981—2008年的相关数据,利用VAR模型对产业结构与进出口之间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产业结构与进出口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三者相互影响。政策建议是:决策者应该意识到产业结构调整与进出口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进出口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并进一步促进进出口的快速发展。

    2010年03期 v.21;No.123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承接与发展: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问题研究

    张金明;

    发展服务外包是合肥市作为中部崛起、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SWOT分析表明,合肥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同时需要注意及时解决外包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010年03期 v.21;No.123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产业经济研究

  •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行为模式检验

    刘浩;原毅军;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发展将会是中国产业结构演化调整的最佳状态。为深入剖析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关系,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质参量构造面板数据,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行为模式及地区差异进行判定和甄别。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处于非对称性互惠共生状态,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存度要大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存度;各省市地区的共生行为模式差异较大,东、中、西部地区的共生状态渐次恶化,部分中西部省份甚至出现了反向共生现象;样本时段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度和共生系数波动不定,2005年出现实质性转折。

    2010年03期 v.21;No.123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国际经济研究

  • 知识产权保护与出口贸易:基于2000—2006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梁红英;余劲松;

    知识产权保护是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也是制约和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利用2000—2006年中国24个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一阶差分广义矩(GMM)方法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对出口总量和结构存在显著正向作用,但不同的变量的作用存在差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高技术产品进口与出口正相关,研发投入与出口负相关。

    2010年03期 v.21;No.123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FDI投资的最优规模与东道方政策——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视角的模型化解释

    张天阵;王贵民;

    东道国地方政府与外商投资之间的博弈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通过对此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其最优贝叶斯纳什均衡结果的FDI规模。进一步,通过对影响上述均衡的各种参数条件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得出影响最优投资规模的因素:市场容量、人力资本、产业集聚及其关联效应、基础设施、投资自由化。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FDI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0年03期 v.21;No.123 66-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公共经济与管理

  • 中国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效率的动态趋势及其决定因素分解

    刘穷志;卢盛峰;

    基于改进的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利用1998—2006年省际数据,分析中国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效率的动态趋势,并在剔除影响效率"公平"评估的外部因素的基础上,分解剖析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1998—2006年,中国税务部门税收征管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迅速,技术进步是推动效率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分地区分析发现:驱动各地区税收征管TFP增长的核心因素在于技术进步;沿海的纯征管技术效率增长快于内地,西部地区征管效率增长较快,东北地区增长相对缓慢;中部和东北地区征管投入规模具有正的效应,东部和西部地区征管投入过度。

    2010年03期 v.21;No.123 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国外运行模式与中国的制度重构

    陈少晖;

    国有企业向包括政府股东在内的股权持有者分红是各国通行的做法,但国有企业具体管理体制的不同,造成了各国在分红政策设计和运行模式上的差异。中国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利润不上缴的格局,不仅助长了企业过度投资,而且维护并强化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导致巨大的社会福利净损失。现行国有企业红利分配政策存在难以保障国有资本出资人权益等局限性,必须从国有企业理财目标的设定、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利润分配模式的选择以及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防范国有企业规避利润上缴行为,重构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制度。

    2010年03期 v.21;No.123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节能监管的两种机制及其效率的比较分析

    黄鑫;陶小马;杜增华;

    不对称性信息下如何诱导企业如实申报自身履行节能义务的状况,减少政府的监管成本,增加社会的福利,是节能监管机制设计的目标。从监管成本的视角出发,运用博弈论建立随机稽查机制和自行申报机制的数学模型,比较分析两种节能监管机制的成本和效率。结果表明,当执行成本无明显差距时,节能自行申报机制较随机稽查机制更能有效减少监管成本、社会成本和企业的稽查成本,提高执行效率。

    2010年03期 v.21;No.123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政府经济人行为与国有产权流动性——基于北京产权交易所数据分析

    王明虎;

    在中国,政府为了自身利益,会对转让的国有资产设置各种条件,从而影响到国有产权的流动性。利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布的2007年12月—2008年12月的742项产权交易项目数据,对国有产权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转让产权比例越高,挂牌价格越高,标的企业员工越多,产权流动性越小,产权市场成交时间越长;从受让条件看,对意向受让方资本要求越高,支付期限要求越短,承担债务压力越多,产权流动性越小;此外,产权转让监管机构级别越高,产权流动性越小。

    2010年03期 v.21;No.123 95-9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金融研究

  • 股指期货如何影响股市稳定性?——对全球主要市场的三角度实证检验

    蔡向辉;杨嘉文;

    以全球多个市场作为实证检验对象,从股市波动率变化、系统风险变化以及股市正反馈交易行为影响三个角度,分析股指期货市场稳定作用的含义,即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及其作用表现,较为全面地解读股指期货的市场稳定作用。研究发现:三个角度都支持股指期货的市场稳定作用;而抑制正反馈交易的作用最为基础、直接和显著,是股指期货市场稳定作用的更为恰当的判断标准。

    2010年03期 v.21;No.123 10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及政策启示

    伯娜;

    金融危机之后,中美贸易顺差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借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益增加。此背景下,准确测度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关系"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的选择。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人民币汇率富有弹性,而对美国进口与人民币汇率不相关。因此,对中国政府来说,应该顶住外部压力,尽可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促进贸易、就业和经济增长;对美国来说,人民币汇率不是其贸易逆差的根源,人民币升值的结果只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并不能缓解其逆差状况,过度和偏激地施压人民币升值实非明智之举。

    2010年03期 v.21;No.123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经营管理

  • 基于服务质量测度的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以宏村为例

    李万莲;王梅;

    游客的满意是旅游地提高竞争力、实现旅游地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顾客满意度感知实绩模型,从旅游服务质量要素测度入手,以皖南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例,分析游客满意度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多元统计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游客总体满意度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旅游景区、导游服务、购物及餐饮等因素与宏村游客总体满意度有很强的相关性和良好的因果解释关系,宏村游客总体满意度与忠诚度(推荐意愿与重游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

    2010年03期 v.21;No.123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安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郑晓奋;李少付;

    选取安徽制造业为样本,构建制造业行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测度和评价样本行业创新能力的相对强弱。结果表明,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等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因此,应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研究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重视创新成果的产出形式,从而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2010年03期 v.21;No.123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产品市场的竞争性与企业资本结构选择

    李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产品市场竞争性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的竞争性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结论是:企业资产负债率与其所处的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正相关,且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资产负债率差异的解释力非常显著。

    2010年03期 v.21;No.123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财务与会计

  • 对外担保、掏空与外部审计治理效应

    刘成立;

    外部审计对大股东利用担保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的行为是否发挥了应有的治理作用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以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为视角,研究了对外担保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探讨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对外担保越多的公司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为除控股子公司以外的公司提供担保反应敏感;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反应显著;高风险担保金额越大,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

    2010年03期 v.21;No.123 13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信息化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

    纪纲;

    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将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创新点。然而,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着内部控制的完善问题,其原因是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受到信息化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信息化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在机理,并以此为契机来完善内部控制框架,是促进中小企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发挥核心竞争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0年03期 v.21;No.123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经济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