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玮;
德国财政平衡体制的实践表明并不是所有实行分级财政体制的国家都适合建立横向财政平衡机制,它的有效实施需要具备特定的前提条件,而中国现阶段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对口支援"具有显著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特征,尽管它在加快中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毕竟只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方法,而且其横向财政平衡效应也并不显著。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需要对"对口支援"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革方向是将其定位为临时性的应急措施,不宜继续扩大规模和使其常态化。
2010年02期 v.21;No.122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田发;
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会影响到各地区财政能力均等化水平,进而影响到地方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研究表明,从总体效应看,转移支付起到一定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果,但各地区财力差异仍然很大;从分项转移支付效果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最强,专项转移支付次之,税收返还效果最差。应通过调节转移支付的地区分配结构与建立均等化转移支付体系来提升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水平,以促进各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0年02期 v.21;No.122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熊学兵;
公共管理熵(PM熵)就是熵理论应用于公共管理之中,研究公共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公共管理无序、信息不畅、经营状况不佳,进而导致公共管理内耗、效力低下、管理成本过高、管理目标偏移或错位、人际关系方面的摩擦和冲突以及整个公共管理系统衰退等。公共管理熵是决定公共管理系统不力或失败的根本原因,要确保公共管理系统成功,就应延缓或降低"熵"增并强化"负熵"的流入。
2010年02期 v.21;No.122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万超;靳玉英;
根据汇率变动的压力来源,引入包括名义汇率、外汇储备、国际利差、通胀水平差、远期升贴水、双边贸易差额等在内的六个因素构建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综合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压力来源。结果显示:人民币的升值压力除了在汇改之初小幅下降外,在其他考察时间段内基本都表现出明显的升值趋势,且各个阶段的汇率走势和压力源贡献分解也体现出差异化的特点。
2010年02期 v.21;No.122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李学峰;徐华;李荣霞;
以2004年2月27日之前上市的29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样本,采用RSA风格分析方法,对投资风格进行静态分析和滚动分析,并设计投资风格一致性指标,考察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以及投资风格一致性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实际投资风格与其所宣称的投资风格不匹配;在行情上升阶段,投资风格一致性高的基金绩效优于投资风格一致性低的基金,而在行情下降阶段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2010年02期 v.21;No.122 8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张浩;杨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部门货币需求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中国货币需求的重要主体。回顾体制变迁中中国企业部门货币需求的变化及特点,构建企业部门货币需求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在中国经济体制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部门的长期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企业总产出,但金融市场波动、贷款利率、产业结构都会对企业部门短期货币需求的波动产生显著影响。
2010年02期 v.21;No.122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李富有;匡桦;
从民间金融组织发起者和参与者间博弈角度进行的分析表明:参与者会基于发起者的资金回报承诺、发起者本人的信誉和相应的法律约束对民间金融组织进行投资;随着组织规模扩大,发起人违约成本减少、违约收益增加使得发起者放弃声誉而导致民间金融组织风险爆发;在极端情形下,民间金融组织继续运营的最低限度依赖于市场在未来对违约者的惩罚,而这一惩罚不能低于发起者违约而获得的本应属于参与者参与组织的本息之和。
2010年02期 v.21;No.122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曾庆生;胡广运;
与已有研究忽视不同类型信息披露违规的动机差异而将它们混为一体的做法不同,选择一个相对"干净"的信息欺诈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信息欺诈的影响因素。统计发现,69%的公司信息欺诈内容涉及关联交易事项,且绝大多数是与大股东的关联交易。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越低,公司信息欺诈可能性越大;民营控股公司比其他公司更容易发生信息欺诈;而董事会特征、地区市场化进程等治理指标则与信息欺诈无关。因此,信息欺诈案例表明,大股东的控股比例越低,大股东的代理问题越不容忽视;在外部治理环境不改善的情况下,控股股东民营化未必能降低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
2010年02期 v.21;No.122 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王毅辉;李常青;
以2004—2007年超过45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终极产权的视角剖析了终极控制人及其控制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终极产权性质及其对应的控制权结构是目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终极控制人的投票权和现金流量权比例,对股利支付的可能性和水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2010年02期 v.21;No.122 120-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高维和;陈信康;任声策;
以在华外资企业采购为视角,从组织间两级信任出发,以关系投资、协同和响应为落脚点,提出并检查了全新的中国本土企业关系管理思路。研究发现:社会责任、公平和可信对组织间信任具有正效应,而创新、公平和可信则显著影响人际信任;组织间信任和人际信任均显著影响关系质量;在环境不确定背景下,组织间信任和人际信任可以有效规避环境波动,确保组织间关系的长期和稳定发展。
2010年02期 v.21;No.122 130-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霍圣年;白林;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沿海地区的许多企业岗位需求减少、人才供求关系失衡。而中西部中小企业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岗位需求和人才供求状况变化不大。这种人才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对比差异导致沿海地区人才"回流"渐成趋势。中西部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人才回流的机会,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低成本地引进企业所需人才,进一步赢得人才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
2010年02期 v.21;No.122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