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理论

  • 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

    刘长生;简玉峰;

    通过构建基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并基于社会信用这种社会资本,运用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和公共教育支出总体上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但前者作用大于后者;相对于政府培育社会资本的公共支出,人力资本积累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社会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上述三个方面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性。

    2009年02期 v.20;No.116 1-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中国“自然增长率”与经济长波主体的内在关联性研究

    刘金全;张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形成了一轮迄今已经30年的长波轨迹。中国经济增长接近"自然增长率"是形成经济长波的必要条件,"自然增长率"与经济长波之间存在内在关联。中国经济长波的初始阶段是"总供给单因素驱动"阶段,而当总需求成为经济均衡的短边因素后,经济长波开始进入主体区位,并且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逐步加强。中国经济长波的期限结构具有整体上的对称性,因此可以预期中国经济长波的尾部仍然具有接近"自然增长率"的稳定属性。

    2009年02期 v.20;No.116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经济可持续增长、生产技术局限性与环境品质需求——环保投资两重性角度的一个分析

    张晖;朱军;

    环保的大量投入对生产性投资具有挤出效应,如果只是静态地看待环保投入的挤出效应,而不考虑环保技术进步对环保资本品投入的替代作用,可能就会忽略环保投入具有生产性的一面。而从环保投资两重性来考虑经济增长和环境品质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通过把环保技术进步效应加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发现:环保技术的采用在降低污染排放量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增长;生产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只是减少单位投入的污染排放,却要带来总量更大的污染;外资进入对提高经济增长虽有益处,但对环保设备投资却有挤出效应;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生产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和居民效用水平提高的贡献程度要大于环保技术的贡献程度。

    2009年02期 v.20;No.116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测度的实证研究

    王子龙;许箫迪;徐浩然;

    中国居民的财富特征与发达国家居民的财富特征明显不同。利用中国1996—2007年房地产价格和居民消费的季度数据,建立房地产财富效应模型,对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进行测度,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房地产财富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断增强。房地产价格变化是居民消费增加的Granger原因,居民消费的增加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的Granger原因。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分析,中国房屋价格变动都会给居民消费带来财富效应。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可知,房地产价格的正向冲击将对居民消费产生正效应,导致居民消费增加,从而验证了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存在。

    2009年02期 v.20;No.116 24-3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资源性产业链条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以天然气资源为例

    武盈盈;

    研究资源性产业链条中的利益分配问题,需要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定性判断。利用"单位资源价格构成"这一概念以及标尺比较方法,研究中国天然气产业链条上、中、下游厂商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发现中下游厂商在利益分配中占据优势地位。考察资源所有者、开采商、资源所在地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一方面通过资源税费制度的国际对比可以发现,资源所有者以及资源所在地在收入分配中占据的份额偏低;另一方面通过油气开采企业财务报告的对比分析,定量测度了从资源所有者、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一方到开采商一方收入转移的规模。这种扭曲的利益分配格局是油气资源开采混乱以及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

    2009年02期 v.20;No.116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三农问题

  • 再谈判与奶业契约稳定性分析

    贾愚;

    在原奶购销契约的案例中,虽然公司和农户双方都做出了专用性投资,但契约仍不能持久稳定。数学模型证明,双边专用性投资未能稳定奶业契约的原因是双方不平衡的再谈判力,当面对市场风险时再谈判力弱势一方将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最终因破产而导致契约关系的失败。从契约双方的潜在可替代交易量和交易转换成本两方面去平衡双方的再谈判力,是专用性投资后进一步稳定契约关系的关键。

    2009年02期 v.20;No.116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购买渠道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武汉市武昌区的调查

    赵晓飞;杨英;

    利用实证分析法研究影响武汉市武昌区消费者生鲜农产品终端渠道选择的因素,结果表明,农贸市场和超市的购买群体是有区别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各自的经营特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生鲜农产品市场上,超市和农贸市场应该被看作两个不同的细分市场而不是两个相互取代的市场。个人消费习惯很重要的消费者和对价格更敏感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在农贸市场购买生鲜产品;而越关注新鲜度的消费者并不会越倾向于选择农贸市场购买生鲜农产品;消费者对商家的信誉关注越高,也并不会导致他越倾向于选择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这些结论可以为经营主体在制定渠道政策时提供参考依据。

    2009年02期 v.20;No.116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农业商务信息的多元主体供给模式探讨

    易法敏;张光辉;

    在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经营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农业商务信息应用主体对农业商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中国农业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在管理机制、信息采集与发布标准、信息服务人才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创新服务模式,走公益服务与商务运营相结合的道路,发挥社会力量在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引导、规范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市场建设,从而发展农业电子商务,达到"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目的。

    2009年02期 v.20;No.116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贸易经济

  • 产业特性与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实证分析

    胡霞;

    实证分析揭示,中国城市服务业呈现明显的产业集聚,其强度高于工业,并且集聚大小与行业社会性质相关。对熵指数的区域分解显示:区域内部和区域间的集中度在同时提高;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内部集聚程度越高,越发达的地区反而越低;公益性的行业集聚程度低,而商业化程度高的行业集聚态势明显。对影响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产业特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产业的资金密集程度越高、中间投入需求程度越高、政府管制水平越低、开放程度越高的服务行业,其集聚度越强,而产业的知识密集特征对服务行业集聚度的高低没有显著作用。

    2009年02期 v.20;No.116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财政税务

  • 中国企业年金替代率水平研究——基于随机波动模型的分析

    徐颖;张春雷;

    构建我国企业年金替代率现金流模型,把年金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作为随机变量引入随机波动(Stochastic Volatility,SV)模型,以年金资产投资于股票和国债两类风险资产为例,对年金替代率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从供给角度讲,在当前条件下,制度能够实现的替代率水平远远低于制度的预设目标;在总缴费率较高,而其它因素又很难改变的情况下,提高年金替代率的关键是提高投资收益率水平。为此,要改善年金资产的投资环境,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基金管理费率。

    2009年02期 v.20;No.116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研究述评

    毛飞;王梅;

    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框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Musgrave的"财政三职能"、Oates的财政联邦制理论、Olson的财政均等化原则和Martinez的多维框架理论;实证方面,Musgrave、Martinez等众多学者分别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和转轨国家的支出责任划分情况进行了研究;方法上则主要采用了成本收益法、比较分析法、实验经济学以及第二代财政联邦制理论等研究方法。

    2009年02期 v.20;No.116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金融证券

  • 住房价格上涨的金融支持及检验——基于VEC模型的实证分析

    魏巍贤;原鹏飞;

    金融对房地产的支持是否过度是判断当前房价波动的金融风险可能性及其程度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借助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重点对中国近年来住房价格上涨中的金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对房地产业低利率成本的信贷支持、土地价格上涨以及投机因素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房价波动的加剧可能给金融及经济稳定带来冲击。

    2009年02期 v.20;No.116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股权融资偏好亦或过度融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经验证据

    李小军;

    针对目前普遍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观点,重新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结果发现:如果将短期债务考虑在内,并剔除首次公开募股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进一步分析,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表现为典型的过度融资。

    2009年02期 v.20;No.116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中国股票市场一月效应的实证研究

    李红兵;孙丽敏;

    一月效应是从统计学角度分析股市走势的一种惯常现象,指一月份的回报率往往是"正数",而且会比其他月份为高;相反,十二月的股市回报率很多时候会呈现负值。在传统股市经验里,每逢踏入新一年的一月,股市总是涨的多,跌的少。中国市场是否存在一月效应,投资者能否利用一月效应来获得期望的收益,这些都是研究人员关注的课题。以1997—2007年沪深两市A股指数的日收益率为研究样本,对中国股市是否存在显著的一月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相对于其他月份而言,中国股市不存在显著的一月效应。

    2009年02期 v.20;No.116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经营管理

  • 多元化速度与企业风险短期关联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

    王亮;彭青峰;黄荣顺;

    企业多元化是个持续过程,度量企业多元化还须使用动态维度,多元化速度可以作为度量企业多元化的动态指标。基于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资料,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考察多元化速度对企业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总风险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短期内,较快的多元化速度能降低企业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当经济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应重视多元化速度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不失时机加快多元化速度,促进企业成长。

    2009年02期 v.20;No.116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企业捐赠行为与公司价值重构——基于公众价值观的分析

    燕波;张耀辉;

    对现代公司而言,社会公众的道德诉求能否与公司经济利益相兼容,是企业捐赠行为研究中难以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引入投资者效用函数使得公众利益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因而可以通过建模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企业捐赠行为与实现公司价值重构的可能性及其相关条件。结果表明:虽然捐赠减少了公司的现金流量,但投资者的价值认同使其在资本市场上依然能够实现较高的公司价值。因此,公众价值观的偏好程度及投资者对公司的溢价激励直接决定了公司价值的高低,即企业捐赠存在的合理与否。而培育理性的公众价值观是实现这种激励的重要保障。

    2009年02期 v.20;No.116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高层管理人员薪酬与盈余成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周泽将;杜兴强;

    高层管理人员薪酬与盈余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以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2958个年度样本实证研究盈余的不同组成部分与高层管理人员薪酬之间的关系。当将盈余划分为经营现金流项目和应计项目时,实证结果显示主要是应计项目影响了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Jones模型将应计项目区分为可操纵应计项目和不可操纵应计项目,研究二者在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中的不同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主要是不可操纵应计项目影响了高层管理人员薪酬。

    2009年02期 v.20;No.116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会计审计

  •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王建刚;刘庆艳;

    盈余管理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利益日益彰显的损害,使得它成为目前会计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在对新会计准则之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整体而言,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并无明显不同;第二,新会计准则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不同。

    2009年02期 v.20;No.116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会计改革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稳健性了吗?

    钱春海;

    以1992—200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重度量方式,包括累积应计数字变化、盈余反应好坏消息的时效性差异以及净值相对于市值持续向下偏误的程度等,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稳健程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自1998年起,由于会计改革与证券法的颁布实施,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稳健程度在显著增加。结果进一步揭示,我国在会计领域推行的各项会计改革与监管措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成效。

    2009年02期 v.20;No.116 12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经济法制

  • 财政购买性支出执行行为之司法规制

    叶姗;

    公共权力的行使原则上不受司法审查,司法对抽象的财政支出行为的规制乏力,由此,造成财政支出行为可诉性较弱的现象。引入司法权规制财政购买性支出执行行为,可以解决其可诉性的缺陷,以使其纳入法治财政的轨道,防止政府滥用财政支出的权力。司法规制财政购买性支出行为的制度进路,除了依仗救济私人经营者利益的直接诉讼机制外,还可考虑创建救济公共消费者利益的间接诉讼机制。可见,建构实现其可诉性的诉讼机制,可以均衡国家、私人经营者和公共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利益。

    2009年02期 v.20;No.116 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行为法律经济学:新知还是旧论——波斯纳与桑斯坦等的论战及其意义

    胡长兵;陈培秀;

    行为法律经济学的新近崛起挑战了主流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公设,拓宽了法律的经济分析的研究领域,但同时也引起了主流学者如波斯纳等的诘难。双方在理性概念、经济学行为研究方法的证据支持、"互惠人"模型及其法律应用等论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从整体上观察,论战各方其实只是名义之争,相互融合的趋势显然。作为这次学术论战的潜在影响,国内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将会获得相当程度的促进功用。

    2009年02期 v.20;No.116 14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短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