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杰;刘志彪;
从需求因素视角入手,探析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机制以及相关国家竞争力的来源,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认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以及俘获型"结构封锁"价值链治理关系形成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层次需求市场的控制能力和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机制分析,本文解析了由于对需求控制能力的不同所导致的四种国家发展模式,并以四国(地区)为例深入探析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结构封锁"关系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本土企业如何利用本土市场需求结构空间的转换与逐步高度化,突破发达国家俘获型"结构封锁型"价值链治理关系"陷阱"的策略选择。
2007年06期 No.108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何雄浪;
地方优势产业的形成是专业化劳动分工本身的产物,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地区分工水平的演进,从而进一步增强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促进地方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文章由此对我国的地区分工水平、区域间贸易成本的变化以及地方优势的形成作了详尽的实证分析,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趋于加快,从而各地区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有所上升,地方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
2007年06期 No.108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吴振球;
菲利普斯曲线有其微观经济基础。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货币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失业工人随机寻找工作的经济决策、在岗工人与公司之间的博弈行为、工会势力与公司讨价还价力量的均衡、公司调整产品价格和工人工资的决定、劳动供给曲线的斜率等。以此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工作报价、最低工资预期水平、搜寻工作的效率、工会势力和公司势力、辞职率与临时解雇率、生产技术效率、劳动周转率、劳动市场分隔及其不平衡等因素进行政策性调节,可以使菲利普斯曲线整体性向左下方移动,从而同时降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2007年06期 No.108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唐代中;马卫锋;
房屋动拆迁是我国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房屋动拆迁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补偿机制的不合理。本文引入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城市拆迁补偿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收益值情况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并针对当前拆迁补偿机制存在的漏洞,提出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2007年06期 No.108 25-2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李小胜;夏玉华;
随着贝叶斯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模拟等数值计算技术的提高,贝叶斯计量经济学开始迅速发展起来。本文通过对经典学派与贝叶斯学派进行比较,简要回顾了贝叶斯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并从八个方面对贝叶斯计量经济学研究过程中的分析框架进行说明,最后进行了展望。
2007年06期 No.108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马述忠;曹瑛杰;
知识、技术及相关权力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的手段。本文分析了知识产权非适度保护及带来的效率损失问题,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对霸权国家具有防卫作用。2003年,日本修改了《种苗法》,主要针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趋势日趋明显。文章论述了日本《种苗法修正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可能产生的影响,指出,对于我国而言,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规避策略就是自主育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当务之急是修改我国参加的《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文本。
2007年06期 No.108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赵建欣;张忠根;
农户的农产品供给行为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必须认识和把握农户安全农产品的供给机理。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了影响农户安全农产品供给行为意向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并结合目前农户的实际情况揭示了影响中国农户安全农产品供给行为的最终决定因素——预期收益、风险因素、制度环境、社会舆论和农户禀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农户安全农产品供给为目标的政策建议。
2007年06期 No.108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胡敏华;
农民组织化就是农户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实现联合和合作的过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有效途径。然而,在国内,农民"善分不善合"的命题却长期困扰着人们。显然,研究农民组织化问题必须有赖于对农民理性及其合作行为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与判断,为此,有必要对相关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本文认为,理性农民合作行为是其合作意愿与合作能力统一的结果,政府的有效参与是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实选择;同时,本文也对农民"善分不善合"观点进行了分析。
2007年06期 No.108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赵武军;余劲;郭斌;
学界和政界基本上认为退耕还林有利于退耕农户的收入增长。退耕还林后农户的收入受到了退耕后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从退耕还林与农户收入关系的研究视角,文章综述了关于退耕还林经济影响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结论以及不足之处,最后指出:关于退耕还林与农户收入关系的研究是对退耕还林工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效益问题的深入探讨,这对农户收入结构以及收入增长方式的研究也将意义重大,也是未来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2007年06期 No.108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杨悦;何海燕;王宪良;
本文运用反事实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反倾销行为对产业价格指数变化影响的研究框架。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出假设不存在反倾销行为时的价格指数,运用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价格指数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差额同反倾销行为的联系,从而建立起反倾销行为同价格指数之间的分析模型。以钢铁产业为例,测度了钢铁产业进口反倾销行为对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
2007年06期 No.108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 吴凌燕;李众敏;
在亚太框架下的贸易自由化一直进展缓慢,直到最近,亚太的经济合作才出现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美国不仅与东盟10国签订了贸易和投资框架协议,还与韩国、澳大利亚开始贸易自由协定的谈判,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参与东亚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对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密切关注的。文章基于GTAP模型对美国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路径进行模拟,并基于模拟结果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不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是弊大于利,而参与则是利大于弊。中国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是最优策略;二是要注意美国的扼制策略,积极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
2007年06期 No.108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李晓峰;冷莎;
本文对比入世之前6年(1995-2000年)和入世之后6年(2001-2006年)美国对中国反倾销情况,从案件的申诉数量与金额、行业分布和裁决结果三个方面展开,重点分析入世后其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原因,并对中国企业在入世后如何应对美国反倾销变化提出一些建议。
2007年06期 No.108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 朱海霞;顾海英;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引力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国际贸易中的双边贸易流量。在引力模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众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边境效应问题。本文试图将国外繁多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概述,以推动国内对于边境效应引力模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2007年06期 No.108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陈岩;
建立在不完全契约理论基础上的金融契约理论认为,金融交易本质上是就财产权利所作的契约安排,因此每一种融资方式都可以视为一种不完全契约。本文把债务融资方式分为关系型和保持距离型两种,在Hart-Moore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一个企业债务融资的不完全契约模型,对两种债务融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项目投资收益率大于市场利率的条件下,关系型债务融资具有帕累托效率。
2007年06期 No.108 84-8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李小军;
将控制权收益引入Myers-Majluf模型中,本文建立了一个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模型。模型预测,由于控股股东和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冲突,选择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而选择负债融资的企业一般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加剧了企业股权融资偏好和过度投资行为。
2007年06期 No.108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曾昭灶;余鹏翼;
控制权转移可以引起公司股票价格以及股东财富的变化,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鲜有结合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分析。本文从私有收益视角出发,从事件期的累积超常收益、超常换手率、内幕交易指标、长期购买持有收益以及国有和民营买家超常收益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控股股东通过内幕交易获取私有收益的行为,并未真正为股东创造价值。
2007年06期 No.108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宋耀;
国际上,许多学者对金融机构集团化进行了理论或实证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由于角度各异,研究的方向各有侧重。即便是方向一致,也经常因为研究方法的不同而结论迥异。本文将这些文献分为"经营绩效"分析、成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X效率)评估、"生产效率"的测度、经营风险和管理以及金融控股公司(FHC)整合前后的价值变化等五个主要领域,力图在每一领域中展示比较有代表性文献的研究结论并进行简短评论。
2007年06期 No.108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