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宏观经济思想探析

    纪宝成,童年成

    <正>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古代遗产。其中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它在开创中国古代辉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来,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有不同看法,如旧中国一位大学教授曾说:中国的经济思想遗产“与今之欧美经济科学比较,本无一顾之价值”,西方的一名学者也曾说: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的古老文化中没有“足以同中世纪西方的经济学者们在经济分析方面所作出的良好

    2000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试析我国目前市场形势的性质

    王文潭

    <正> 1997年10月以来,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和其他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市场上出现了商品销售不畅、商品零售价格同比持续负增长的现象,整个市场都显示出低迷特征。许多企业因此陷入了亏损的艰难境地,甚至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现象,给今后行业的发展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其危害不言自明。一些人士认为上述情况主要是企业间不正当竞争的结果,对此,笔者不尽苟同,并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首先对不正当竞争的含义和

    2000年01期 5-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邓小平所有制理论初探

    袁世俊

    <正> 什么是邓小平的所有制理论?这个答案只能在邓小平的原著中去寻找。从邓小平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关于所有制问题的大量论述。把这些论述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公有制为主体是改革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之一。邓小平说:“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

    2000年01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知识经济与邓小平经济思想

    丁敬群

    <正>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国家经济的主导地位,知识经济这个概念是近年来联合国研究机构总结提出来的:“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的因素的经济。” 在邓小平的许多谈话和著作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知识知识经济”的概念,但已经预见到

    2000年01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国际贸易政策、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徐松

    <正> 一、进口替代与工业化进程 50和60年代,大部分展中国家开始努力实现工业化,而不是继续从事初级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出口。他们认为,虽然继续生产初级产品在短期内可能会使国家福利实现最大化,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和发达国家相比他们的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模式会使他们处于从属单位,无法获得工业发展的动态利益,从而无法使国家福利和经济增长实现最大化。工业发展的动态利益就是会有更多受过训练的工人、更多的技术革新、更高和更稳定的出口产品价格,以及收

    2000年01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论商业产业的趋势性演变

    吕秉梅

    <正> 产业结构的成长、调整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联系的。保持产业结构的均衡化组合和协同演进,避免某些部门孤军独进以及由此产生的组合偏差,必须认识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效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量水平与结构构成是互为因果的,经济发展就是总量与结构不断演进的结果。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必然发生结构变动,而结构推进的高度同经济发展水平所达到的阶段性值域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西蒙·库兹涅茨认为,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介于300至1000美元时,加工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加快,当上升到1000美元以上

    2000年0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拓展农村市场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

    倪庆萍

    <正> 一、拓展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最有效的选择 经济增长有赖于最终需求的不断扩大,而最终需求又是由消费、投资、出口三部分形成。其中投资是一种间接的最终需求,投资的结果是扩大一种潜在的后备生产能力,由于投资乘数效应的巨大作用,从而满足未来某一时期更大量的消费和出口,但如果没有消费和出口的相应扩大,投资的膨胀势必会形成更大规模的资金占压,生产能力闲置。而消费和出口与投资不同,它属于一种直接的最终需求,消费与出口意味着需求的彻底实现,只要消费和出口持续增

    2000年01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上市公司的财务形象与CI战略研究

    周友梅

    <正> 有人预言,世纪之交的中国将进入一个CI时代。中国的上市公司作为实行股份制的“领头羊”,已率先敏感地意识到了CI不可估量的价值,并加以充分利用。据估算,全国导入CI的企业85%为股份制企业。国内外著名大公司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优异不凡的CI战略和财务形象是一张驰骋市场的“通行证”,公司可以通过CI战略和财务形象塑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那么,我们如何从理论上说明、诠释和指导上市公司形象的塑造?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

    2000年01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国际合资公司的设计与管理

    朱金生

    <正> 改革开放以来,在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的双重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上了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并选择国际合资公司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由于多数企业对国际合资公司的性质、运作特点不了解,合伙人选择不当,成立过于草率,未能很好地设计与管理,结果大部分合资公司的经营业绩不理想,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甚至造成大批国有资产流失。因此,无论是从微观上还是从宏观上来说,探讨国际合资公司的设计与管理问题都是十分必要而紧迫的。

    2000年01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关于品牌延伸的思考

    黄维梁

    <正> 在当前的资产重组浪潮中,许多企业利用品牌优势通过品牌延伸方式进行跨行业扩张,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为此,认识品牌延伸的作用与风险,探讨影响品牌延伸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提高企业品牌延伸的积极效应。

    2000年01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特许经营的演变、经营特点及在我国发展趋势

    焦晓波

    <正>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的消费者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我国成为国际特许经营商长期紧追不舍的目标。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的一些特许经营组织开始进入我国,主要是餐饮业、冲印洗相业和服装专卖业。著名的公司有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等快餐店,鳄鱼、金利来、米奇妙等服装店,富士、柯达、柯尼卡等洗相店。其中,肯德基在1987年进入中国,是第一个在中国发展特许经营

    2000年01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创新

    俞少君

    <正> 当世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时候,企业的发展和兴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效率,更加依赖于企业的创新机制。因此,分析知识经济引起企业的革命性变化,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建设符合中国企业实际的创新机制的途径,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开发创新等技术领域的创新,同时也涉及科学、组织、金融和商业等一系列的活动。即使技术变为商品并在市场上得以销售,实

    2000年01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现行商誉会计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曾享生

    <正>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商誉在企业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商誉会计也随之不断完善。我国新会计制度开始涉及商誉问题,尤其是将要实施的有关商誉的《具体会计准则》将对此作出更具体详细的规定,但是如果认真对这些规定进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为此,本文仅对现行商誉会计的不足作一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现行商誉会计的不足

    2000年01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影子价格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张志礼

    <正> 在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中层次战术性管理决策中,影子价格的理论与方法,不失为一个有利的工具。所谓“影子”价格(Shadow price),又叫会计价格,最优计划价格,是一种使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的最优价格。它不是市场价格。同一种资源,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时期,其影子价格是不同的。正是这个差价及影子价格本身,是企业管理

    2000年01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灰色统计在领导干部考评中的应用

    唐晓静

    <正> 一、问题的提出 对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科学、公正、准确、全面地评价一名干部,是干部管理部门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在对领导干部的考评中,人们常对领导干部的实绩给予很大的关注。而领导干部的实绩常以一些数字图表为依据。近些年来愈演愈烈的“政绩造假”、“形象工程”,已成为一种新的腐

    2000年01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刍议发展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

    张亮

    <正> 趋势大师奈斯比特在其著作《全球吊诡》一书中描述了“小而强”时代的来临,全球经济愈扩张,规模愈小的成员,生命力反而愈强。亚洲金融危机中,小企业的逆势成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其不仅在吸纳就业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用的国有资产仅为12%,在工业总产值中占60%左右,实现利税占40%,就

    2000年01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我国关税减让的结构效应及其政策配合分析

    王福军

    <正> 一、我国关税减让的回顾与前瞻 从1949年到80年代中期,我国在长达30多年的时期中,一直实行高关税率的保护关税政策。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需要,关税减让成为我国关税政策改革的主要趋势。 1985年,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关税改革,降低了1151个税目的税率。1992年

    2000年01期 58-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关于建立我国遗产税制的思考

    程林,余红江

    <正> 自1598年荷兰开征遗产税以来,已有400年历史。目前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国家开征此税。全国解放后,政务院在1950年发布的《全国税收实施要则》曾将遗产税列入,但一直没有开征。此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低工资,高福利”分配政策的推行,遗产税失去了税源基础,加之税制的不断简化,遗产税一直挂在账上,并没有实际收入。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等税

    2000年01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安全

    万红燕,余华银

    <正> 一、国家经济安全与金融安全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个民族国家经济免于因生态危机、经济秩序混乱、失业、金融市场紊乱、通货膨胀、大规模贫困、商品不安全等的冲击而处于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的状态。它一般包括:国内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国外资源供给的有效保障;该国分布于境外的市场和投资等商业利益不受威胁;以及免受外部因素影响引发的全局性、系统性金融振荡。从总体上说,国家经济安全主要由金融市场安全,国内产业和市场安全,战略资源安全,经济信息网络安全等几个

    2000年01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乡镇企业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权利与义务

    李玉文

    <正> 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家对企业依法管理力度的加大,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乡镇企业大量增加,吊销营业执照已成为乡镇企业终止的一个主要原因。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企业对吊销营业执照所引起的企业诸多法律关系的变化认识不足,一些企业在受到吊销营业执照处罚后产生了许多问题。明确吊销营业执照后乡镇企业的权利与

    2000年01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中国近代以来的两次开放:历史的进程与启示

    汪素芹

    <正> 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被迫开放门户 正当西方世界积极通过和利用对外开放,向国外进行扩张,并迅速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步入了衰败和崩溃阶段。闭关锁国的清朝政府,无力抵挡新兴西方资产阶级的扩张和侵略,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失败以后,一步一步地被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大门,被迫实行“门户开放”。 1842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

    2000年01期 71-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涉外经济合同的特点和翻译

    王徽英

    <正> 涉外经济合同是中外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在生产、交换、分配、服务等经济活动中就权利、义务关系达成一致意见而订立的对当事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的一种法律性文件,是当事双方共事的行为准则和解决经济纠纷,进行调解、仲裁与诉讼的法律依据。因此,在起草、谈判、签订涉外经济合同时,当事双方都对之进行逐字逐句的推敲、斟酌,为各自和双方的利益服务。合同的翻译也要求正确无误。由于其特殊的交际功能,涉外经济合同具有其鲜明的语言特点。

    2000年01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浅谈外贸英语词汇的意义及翻译

    邢颖

    <正> 凡是接触到外贸英语的人都会发觉许多英语词汇看似认识,可放到句中或信函中正确理解和翻译却不那么容易。因为这些词汇除有其基本含义外都具有了其特定的专业意义。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单词的专业含义并能运有自如,才能准确而又灵活地翻译。反之,则会在与外商直接与间接交往中,即业务洽谈和函电来往中出现错误,影响国际商贸活动的正常开展。本文着重谈一谈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在外贸这一领域的意义及其翻译。

    2000年01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