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制通货膨胀 优化经济环境——治理通货膨胀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

    周加来

    <正> 199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1995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坚决抑制通货膨胀,把平抑市场物价,抑制通货膨胀,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为积极配合中央这一部署,1995年4月4日,安徽财贸学院科研处举办了“治理通货膨胀理论研讨会”。院、系有关领导、专家和学者约50人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30余篇。这次研讨会就通货膨胀的性质、度量、危害性、成因及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措施等方面展开了讨论,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1995年03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问题

    李德宣

    <正> 一、当前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问题,是经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当前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问题,是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既关系到经济工作中的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问题,同时,又是关系到社会稳定与人的安定、政治安定的大问题。这就是问题的严重性,党和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当前的物价上涨形势,根据社会商品零售价指数是21.7%来看,这当然是很严重的。由于理论界一般人都把物价上涨率

    1995年03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邓小平的治理通货膨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葛承群

    <正> 一、邓小平治理通货膨胀思想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同志在对我国多年来治理通货膨胀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地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通货膨胀思想。

    1995年03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一九九五年全国广告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上海胜利召开

    张健

    <正> 五月二十九日至六月一日,“1995年全国广告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上海同济大学专家服务中心胜利召开,与会代表八十余人出席了大会。会上根据中国广告协会今年三月二十五日的通知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已于今年二月一日

    1995年03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商业体制改革与我国近期通胀成因及治理对策

    陈乃道

    <正> 通货膨胀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共同课题,因其不仅影响芸芸众生的基本生活,而且,还影响到整个经济系统的机体素质和未来发展,所以,各国历代政府都无一例外地将治理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为经济系统创造良好的运着环境作为其施政的首要任务,和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就我国来说,在体制转换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那种缓慢爬行的通胀已被善良的人

    1995年03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防止滞胀的关键在于宏观经济的适度调控

    卢大晶

    <正>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的政府都明确地表示要反对通货膨胀,但仍然有不少国家在为求得经济快速增长或者刺激经济发展以扩大就业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走上了通货膨胀的道路。我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先后出现了两次较大的通货膨胀:一次是1984~1988年,另一次是1992~1993年,我们在边发展经济边治理通货膨胀中陷入“膨胀

    1995年03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论中国近期通货膨胀产生的深层次根源与治理措施

    唐明

    <正> 一、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深层次根源 我国理论界关于引发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及类型论述较多,而对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揭示不够。十六年来,通货膨胀问题一次又一次困扰我们的深层次根源在于: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许多新特点,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就是其重要特点之一。不言而喻,改革和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而

    1995年03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关于提高利率与抑制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

    吴明礼

    <正> 一、两种政策选择:“硬着陆”和“软着陆” 在1994年零售物价涨幅达21.7%,消费价格涨幅达24.1%的新记录下,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已成为政府推行其经济改革和实现其发展目标的严重障碍。能否把1995年通货膨胀的势头控制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面临的难题。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既可以通过“急刹车”的“硬着陆”方式,也可以采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实现“软着陆”方式。这两种方式的选择,需要认真加以权衡。

    1995年03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通货膨胀与资源配置方式

    潘淑娟

    <正> 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种通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反映的是社会资源的错误配置和社会总供求的失衡。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通胀产生的机理往往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主要与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相联系。由于从某个角度看,一种经济体制就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因此,通胀产生的机理往往带有体制的特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资源在价格杠杆导向下,通过市场

    1995年03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冷战后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与中国的总体对策

    程永 ,陈文江

    <正> 以苏联的解体为标志,美苏称霸全球的“两极结构”格局从此宣告结束。而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日趋衰落,日本、西欧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又标志着新的国际格局正在形成。这种新格局从短期来看就是所谓的由美、日、欧组成的“三级结构”,从长期看,由于亚洲、拉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腾飞,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崛起。国际经济格局最终必将形成集团领

    1995年03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当前供销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关于安徽省灵壁县供销社系统经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张金标 ,王法立

    <正> 一、基本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徽省灵壁县供销联合社设有32个独立核算单位。1994年底,共有干部职工4081人,固定资产原值4602.9万元,供销社资本2353.0万元。1994年1—11月份,全系统共实现销售额23999万元,比上年增长21%;上缴税费339.3万元,比上年增长154.5%;销售各种化肥1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收购粮油等农副产品5818吨,蜂蜜179吨,蚕茧110万斤,红麻3793

    1995年03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 中国的合作政策与合作教育

    石秀和

    <正> 20世纪初叶合作思想传入中国以来,合作运动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经久不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合作运动——这个扶持平民弱者走向富裕道路的社会运动,一直是相当重视的。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根据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情况,更加重视合作运动。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合作运动在中国也经历了种种艰难和曲折,同样,中国的合作教育也是在崎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的。

    1995年03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中国信息列车 驶向高速公路

    张忠善 ,孙敬水

    <正> 为了迎接21世界的挑战,争夺高新技术的制高点,一场新的信息革命——“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 Highway,以下简称ISH)热正在全球兴起。何谓ISH?简言之,就是一个将各种高新科技手段结合起来的信息网络体系(也叫多媒体技术)。它融电视、电话、电脑为一体,就象高速公路一样遍布各地(特征之一的“综合性”);它以光纤为路面材料,能同时传递文字、声音、图象和数据;它还以双向交流的形式(特征之二的“交互性”)融通商业、金融、教育、娱乐、体育、卫生、科研诸方面的信息。

    1995年03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连锁经营——未来零售业的主流

    邓竟成

    <正> 一、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的来历和发展 零售商业连锁经营最早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世界第一家连锁店,是由纽约市一家小茶叶店首创。1859年这家商店作为同一资本的所有者,在全国各地开办了自己的分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薄利多销、扩大与消费者的接触面和经营规模求得发展。今天,开办连锁店、实行连锁经营的方式使该店已发展成全美最大的超级市场连锁店之一——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A&P公司)。从此,商业连锁经营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开始主要流行于专业商店,以后又扩展到百货商店、饮食服务和旅店业。到二战

    1995年03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理顺“新三会”与“老三会”关系建立中国式企业领导体制

    徐惠兰

    <正>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在我国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探索和创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其难点,不在于如何实行公司制,因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和吸取了现代西方国家及先进地区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有各种方案可供选择;而在于如何把西方国家现代企业制度中那些精巧机器,放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995年03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论宏观商业规模

    赵云昌

    <正> 宏观商业规模是一国范围内商业规模的总和,也就是按照社会总劳动在商品流通领域的投入量占社会总劳动的比重所形成的商业诸要素在一国范围内量的集中程度、聚集程度。宏观商业规模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商业客体规模和商业主体规模。

    1995年03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经济政策学体系初探

    张同利

    <正>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政府的职能有了根本的转变。即政府由直接计划管理经济的方式,转变为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政策为主要手段的间接调控方式。因此,如何制定出科学的经济政策并使之得到有效的实施,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对经济政

    1995年03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的中观调控

    程立顺

    <正>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确定了合适的资源配置方式,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同时,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功能缺陷等原因,还需要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则是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地方政府调控区域经济的必要性,及其调控的范围、手段等等。

    1995年03期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对市场集中度的应用统计分析

    贾晓峰

    <正> 一、对市场集中度应用统计分析的重要意义 市场集中度(Degree of Market Concentration)是国外产业组织理论中反映市场垄断和竞争程度的基本概念或指标,它是计算卖(买)方市场集中程度的指数。现在重视对该问题的应用统计研究主要是因为:

    1995年03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工业产品竞争能力综合测评

    马成文

    <正>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企业间的竞争直接表现为产品的竞争,产品素质是企业素质的综合体现,产品竞争能力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市场的控制程度,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是企业营销管理的中心任务。通过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产品竞争能力进行综合测评,企业就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顾客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努力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采用各种营销策略和手段,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5年03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论我国企业的税收筹划

    马朝洪

    <正>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法人实体,其经济行为与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进行事前的税收筹划应成为我国企业重要的战略抉择。

    1995年03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关于税收中性和税负公平问题

    郎立研

    <正> 一、关于中性税收 中性税收是西方税收学界所倡导和推行的一条重要原则。它的基本思想是经济生活中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避免国家征税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不良影响,避免税收对资源配置的扭曲。

    1995年03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论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下的财会工作

    朱波强

    <正> 一、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对现代财会工作的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行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这样说,至少包括五层涵义:一是国家要给企业应有的自主权,不能束缚企业的手脚;二是企业以其独立支配的全部法人财产为限,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产权主体;三是企业作为一个独立主体,在市场上的地位应是平等的;四是要建立多元化的产权制度,维护多元化的产权主体利益;五是政府要

    1995年03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马尔科夫过程在应收帐款预测中的应用

    葛恒林

    <正> 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现代工商业普遍采用多种形式的赊销方法,商业信用是不可避免的。尽管企业的赊销管理部门对客户进行过信用调查,但也会由于判断失误和其他各种原因而发生应收帐款无法收回的坏帐现象,为减少经营风险,把坏帐损失控制在企业能承受的范围内,就必须对应收帐款进行预测。这种预测,一般采用销货百分比法和帐龄分析法,这里介绍用马尔科夫过程预测应收帐款的方法。

    1995年03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珠算速算法的灵活运用

    潘光明

    <正> 从全国珠算协会制定的“珠算技术等级标准”和“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模拟题”来看,对珠算技术等级的要求,集中在“快”与“准”两个字上,即:在严格限定时间内(快),全对的题目越多,就能评得较高的珠算技术等级(准)。如何才能达到“快”与“准”的要求?这个问题取决于基本功和多种珠算法的综合运用。

    1995年03期 79-8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