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统计”学科研究在中国

    聂皖生

    <正> 一、中国“大统计”学科研究的背景 中国统计学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段从本世纪初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西方数理统计的引进与介绍阶段。这一时期统计学由日本传入中国,基本上是引进与介绍西方数理统计方法。由于中国当时统计刚刚起步。加上人才缺乏,国力薄弱以及政府对统计的不重视,虽有个别杰出统计学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整体水平较低。第二阶段是建国后至1978年峨嵋会议。社会经济统计建立与主导阶段。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统计学研究无处不深深打上了原苏联关于统计学建立的烙印。因此,统计学在中国一直是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经济学下属的数十个分支学科之一。1954年

    1995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马克思的社会经济三形态学说与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

    马奇凡 ,丁洪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迫切要求的理论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尚未诞生。现在流行的理论经济学基本上没有跳出传统理论经济学的体系框架,与市场经济建设的矛盾十分尖税。马克思的社会经济三形态学说是马克思理论经济学的瑰宝,切中传统理论经济学的要害,对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针对性特别强,是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光辉指针。

    1995年0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经济布局优化的实证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布局

    赵云昌

    <正> 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经济布局(本文以工业布局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是我国经济布局模式的较优选择。依据城市的规模及其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不同,经济布局可细化为: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分散式带状布局;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网状结构布局;以中等城市为中心的集中化布局。本文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对经济布局的上述模式选择进行实证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其产业结构在时序更替和空间分布上呈现三元结构特征,少数以传统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发达城市,在完善其原材料工业的同

    1995年01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略论我国公司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王支华 ,方芳

    <正> 公司是依法设立并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它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公司组织最早萌芽于罗马帝国时期。到中世纪,欧洲出现了较多类似于公司的组织。当时,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已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从事商品生产和海运贸易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家族式的经营团体,另一种是根据契约成立的海运企业“康孟达”。产业革命后,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有了很大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公司已成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

    1995年01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塑造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关节点——读《现代企业制度:借鉴与探索》札记

    管德华

    <正> 在经济理论界,关于建立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话题,已经热门了一年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建设性,但以偏概全和理想化的色彩亦不少。究其原因,一是忽略了当代世界众多的企业形式,从而不能看到现代企业制度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内涵;二是脱离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所形成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中,企业在迈向市场参与全面竞争的时候,面临着那么多制约和不平等的条件这样一个事实,从而不能看到在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具有的独特性。根据笔者的理解,在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的在

    1995年0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关于消费问题的一点研究

    李晓平

    <正> 本文旨在指出传统消费函数理论的缺陷,并根据货币的特点来提出货币边际效用数量弹性比较小这一假设,再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结合商品变化因素在内的消费理论,来更好地解释现实社会中的消费波动,并得出一些基本的推论。

    1995年01期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 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及其层次划分

    孙菊生 ,张春华

    <正>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或质量特征指的是评价会计信息有用程度的基本标准,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一致性、可理解性、以及重要性等。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在会计理论结构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可从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做的有关研究结论中得到佐证。从70年代起,该委员会宣布它将从事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所谓概念结构,就是会计中的与基本概念相互关联,协调一致的理论体系。建造这个体系的宗旨在于推导出一套相互联系,前后一致的会计处理程序和规则。该委员会自

    1995年01期 33-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市场经济条件下历史成本制度的缺陷及其弥补方法

    叶露中

    <正> 一、历史成本制度的缺陷对企业会计实务的影响 历史成本的固定性与市场价格的变动性之间的矛盾动摇了财务会计的计量基础,给企业的会计实务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1)会计信息不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历史成本不能真实反映非货币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的价值,使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不真实,兹举例说明如下:

    1995年01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关于增值税几个问题的探讨

    王瑞龙 ,王建刚

    <正> 每一次税制改革,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分配关系就需作一次新的调整。这次税制改革,以增值税为重点和突破口,它涉及面广,计税方法独特、严密、规范、简便、易操作、制约性强、透明度高,是历次税制改革所没有的。增值税是一个优良税种。

    1995年01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试行“三位一体”税收征管新模式的思考

    刘卫东

    <正> 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税收征管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性和法制性决定了税收征管必须改变传统的靠人海战术征税的陈旧落后方式,建立起规范化先进科学的税收征管模式。这种税收征管模式的选择只能是申报、代理和稽查“三位一体”的税收征管模式。

    1995年01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汇制改革与汇率稳定

    胡同庚

    <正> 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迈出了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必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一、按市场经济要求,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我国这次人民币汇制改革,放弃了长期实行的官方决定汇率的做法,既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符合国际汇率制度发展趋势的。 自1973年世界上实行浮动汇率制以后,各国可以对汇率制度自行作出安排。目前西方发

    1995年01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完善成本控制技术提高银行资产获利水平

    傅唯力 ,余淑琴

    <正> 银行的资产应该具有获利性、安全性与流动性,但这三者是矛盾的,安全性与流动性高的,利润就低;而获利性高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就差。近年来提出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使银行在维持其资金流动性的管理上前进了一大步,但是,上述“三性”并未得到最佳统一。提高银行资产获利性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降低成本。改进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完善成本的控制技术,借鉴并运用现代管理会计的若干理论与方法,对于提高银行资产的获利水平,有效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具有一定作用。

    1995年01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我国发展超级市场的几个问题

    裘国荣

    <正> 超级市场这一西方行之有效的零售经营方式,自1981年引入我国后,一直成效不大。但近几年来,深圳市场上已初步形成两大超级市场集团,港资“百佳”与中资“华润”作龙虎斗;美国新帕斯曼公司与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协议投资1000万美元,兴建南京超级市场。为何我国超级市场又开始风起云涌,其客观依据是什么?办好超级市场的关键在哪里?这些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1995年01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亚太经济新格局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王春玉 ,姚金琢

    <正>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进入普遍不景气或曰低速增长阶段,然而,以中国、日本、“亚洲四小”、东盟等为代表的西太地区经济却“一枝独秀”,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运作及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的正式生效,亚太经济也必将产生新的变化。那么,亚太地区经济将会有哪些新变化,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及时调整国际经济战略,以期继续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局面。

    1995年01期 59-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改变商业企业的不良现状

    高水晶 ,周庆章

    <正> 当前商业企业在经济效益上出现很好、较好、较差、很差四种层次。尤其是县、镇一级国有、供销社的小型商业企业处于“很差”的约占50%,“较差”的约占30%,“较好”的约占15%,“很好”的约占5%。特别是属“差”的企业,为什么占有如此大的比重呢?分析其原因: 一是企业内部人的思想问题——“萌生占有论观点,拜金意识增强”。 占有论者认为:一个全民企业假设资产是100万元,按照十亿人口计算,他只占有1分钱,这1分钱,对于“占有论”者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没有吸引力,只有离心力,很难使他产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这是客观存在于部分人头脑中不可回避的公有制和个人占有的矛盾。同时,当今社会上刮起一股捞钱风,使部分人拜金意识增强。鉴于这两种思想因素,因此在某些商业

    1995年01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提高商品房开发经营效益刍议

    刘勇

    <正> 房地产市场也与其他市场一样受到价值规律、供求机制与竞争机制的制约,但由于房地产市场产品的特殊性又使他们的作用不同于一般市场,其中,当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时尤为表现明显。去年以来,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实行了宏观调控,银行抽紧,使众多盲目发展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深感资金运行的困难,而且商品房的价格走向愈来愈高,直接影响到企业、个人手中有限的财力去购置商品房,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的筹集和运用。这种现象在内地中小城市表现比较突出。不少开发商靠贷款、集资等方式,花大力气建造了一批高价的商品房积压待售,而广大工薪阶层面对过高的房价却是“望房兴叹”。如何在市场疲软的条件下找到一条既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使开发企业正常运行的良方呢? 探讨房地产开发公司良性运行的方剂很多,这里不一一罗列,本文仅从投资理论的运用作

    1995年01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创建现代合作企业制度的原则思考

    房师杰

    <正> 中国的供销合作社,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其它组织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供销社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对供销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供销社目前现状有全面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不断完善供销社的改革,全面促进供销社合作事业的发展。

    1995年01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国际合作社基本原则的流变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马杰

    <正> 回顾合作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合作经济运动是一种超越社会制度、超越民族和国界的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它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松散到紧密、由局部发展到覆盖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发展过程,形成目前网络化、系列化和纵向化的现代合作体系。在合作运动发展的150年的历史进程中,尽管各国合作社产生的背景、发展的环境及其类型各有差异,但合作经济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经济运动,是有其内在共同规律性的。而且,这共同的规律性,亦应成为评判经典性合作社与非经典性合作社的基本标准。这里,我们所认定的经典意义

    1995年01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浅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建设

    李晓玲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也呼唤着道德观念的变革与发展。为此,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道德建设的内容和方法,作一探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属于上层建筑。道德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作用就在于,它以它特有的方式反

    1995年01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从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探索我国体育的消费水平

    林祖明

    <正> 众所周知,体育竞赛可以激发观众的民旅自尊心、爱国精神和地域利益集团的荣誉感;体育竞赛能使观众得到强烈的感官和心理刺激,有助于心身健康和活跃业余文化生活等社会功能。但目前,从国内的一些比赛来看,观看体育比赛的观众日益减少,使体育场馆内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甚至出现了观赏的人不及比赛的人多的窘境。本文从社会文化扣社会经济的视角分析其原因。文中“体育竞赛”指竞技运动的比赛,不包括体育舞蹈、娱乐体育等。体育消赞,指对体育竞赛门票的消费。

    1995年01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试析企业医疗保险体制的现状与改革

    梁红梅

    <正> 一、企业医疗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大多数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医疗制度的改革,实行了由职工个人负担少量医疗费,以及职工门诊、住院定额包干等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企业医疗费用的增长,浪费现象有所减轻。但从改革的结果看,这些办法只“治标”不“治本”,只在企业医疗费用管理上实行了有限的费用控制,企业医疗费用仍继续恶性膨胀,劳保福利基金帐户超支严重。剧增的医疗费挤占了企业的生产发展基金,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发

    1995年01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