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商业企业集团研讨会观点摘要

    李殿平

    <正> 由商业部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和部分商业集团联合发起的全国商业企业集团研讨会,于1991年在北京召开。来自社会各界的一百多位代表聚会一堂,就商业企业集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主要观点摘要汇编如下:

    1992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 论农村双层经营中集体经济的培育与管理问题

    李含琳

    <正> 由于农村双层经营中,集体经济层与农户经济层之间由于缺乏基本的经济联系机制而造成矛盾和困难,所以,要顺利开展双层经营,必须首先对集体经济层和农户经济层,以及在集体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协调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包括:集体和农户必须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靠

    1992年01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农产品流通模式的选择

    王振富

    我国是一个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对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以调整城乡关系为目标的农村十年改革,使我国农村二元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双轨运行,使我国农产品开始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城乡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矫正,农产品流通领域开始出现繁荣和活跃的局面。然而,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双轨运行还没有摆脱二元经济结构的牵导和束缚,难以形成农产品流通的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因此,培育我国理想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就必须从根本上触动我国原有的二元经济结构,重塑新型的城乡关系,实现工农产品等价交换。

    1992年01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论商品流通模式与供求平衡

    柳思维

    商品流通模式有自由流通模式、传统计划流通模式和计划与自由相结合的流通模式三种类型,其中,自由流通模式和传统计划流通模式各有利弊,唯有计划与自由相结合的流通模式既体现社会主叉经济制度的特性,又体现商品经济一般共性,优势极为明显。在我国新旧体制转换时期,为约束和促进市场供求平衡通面的出现必须确立具有明确的市场供求差率目标和市场物价上涨幅度的目标流通模式。要实现这一目标流通模式,又必须运用收入分配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等一系列的杠杆和调节手段。

    1992年01期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 当前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安徽省农村体流通制改革调查报告

    李健

    <正> 我国实行商业体制改革以来,打破了过去分配式的商品流通体制,逐步形成了“三多一少”的新的流通格局,这对搞活流通,方便人民生活,促使国营商业和供销社改变官商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流通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992年01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建立和发展连锁商店初探

    曹先海 ,方光罗

    连锁商店作为一种商业组织形式,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在其发展历程中以自身的特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商品生产、商品流通的迅速发展,建立和发展连锁商店已成为必然。建立和发展连锁商店,有零售商合作的连锁商店、以批发商为主的连锁商店和由生产企业主持组织吸收、零售商店参加而成的连锁商店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1992年01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经营承包责任制的痼疾

    汪自强

    <正> 在大中型工商业企业中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其基本思路源于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理论,但这种改革思路付诸实践的效果并没有象设计者所设想的那样显著,其中有些改革还产生了某些副作用。第一轮承包的实践表明,有些致命的弱点是承包制本身无法克服的。基于“两权分离”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其本身的不完整性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企业受行

    1992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论服务业的市场营销

    王卫国

    广义服务业具有不可触知性、不可分割性、不稳定性和易消逝性四个显著特点,与之相应,服务业营销也独具特色,不仅需要采取传统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和销售渠道策略,而且需要引入内部营销和互动营销两种充满新意的营销策略。随着服务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差异化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和生产率管理等营销手段将变得更加重要。

    1992年01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整治流通秩序 确保棉花质量

    胡凤玲 ,上官学进

    <正>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战略物资,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但近几年来,在棉花的收购,外调等流通环节出现争购抢购、质量与标准不符等混乱局面,严重地影响棉花生产和市场稳定,也降低了棉纺织产品的质量,最终不同程度地损害国家、企业、棉农和消费者个人的利益。本文试就近几年棉花流通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如何采取措施,确保棉花质量。

    1992年0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潜在的通货膨胀

    沈成文

    实践中,我国把零售物价总指数作为通货膨胀测量指标。而这一指标采用“年距环比指数”。不反映生产资料和服务价格变动,加之控制物价的行政手段,产生了通货膨胀率的偏低性。即隐蔽性通货膨胀。当这种隐蔽性的通货膨胀与潜在的通货膨胀形成合力,通货膨胀由隐蔽转为公开,由潜在转为现实时,就形成通货膨胀反弹。潜在的通货膨胀指诱发通货膨胀的诸因素正处于积累或待萌发状态。当前经济活动中诱发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有:1、市场物价上涨压力并未消除;2、产品库存积压使国民经济进入投入——无效产出——高投入的高速低效循环之中;3、货币流通量偏多并大量沉淀;4、经济由冷到热的复苏中社会总需求会相应增加。

    1992年01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 对我国私营经济的多维考察

    丁任重

    私营经济蜕变于个体经济,其运行特征为:利益直接,决策单一,自主经营,权、责、利高度统一。私营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监督、控制和公有经济参与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因而是为公有制所规范的国家资本主义。对私营经济应采取允许发展、长期存在、逐步引导、帮助提高、加强管理、兴利除弊的政策和措施。从发展趋势来看,私营经济将从手工技术转向现代技术,从独资企业转向合伙企业和股份企业,从农村转向城市,与公有制经济的联系将由松散型转向紧密型。

    1992年01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 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

    豆风英

    <正> 当今,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雏形业巳形成,由于发展中的“适应”与“不适应”同时存在,继续保持其适应的一面,改变其不适应的一面,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关键所在。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必须坚持服务供给来源多样化,因时、因地制宜、自愿互利的原则。把完善的重点放在农技、供销、农村信息、资金信货和农村经营管理等五大服

    1992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个关键问题

    潘海山

    国家各级计划部门与企业在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计划部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具有足举轻重的地位,因而搞好计划部门的职能转变,是关系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能否真正有效建立的关键。改革以来,我国计划部门职能已有诸多转变,但由于传统体制运行的惯性效应、权益观念以及实践中存在着的诸多矛盾和理论研究的欠深入,致使计划部门的职能转变远未到位。为此,各级计划部门应端正指导思想,做好扎实的基础性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提高计划部门素质、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计划服务体系,以实现计划部门职能的真正转变。

    1992年01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把农业的文章做得更活些

    <正>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应有一个再认识。它以“土地公有,分户经营,联合服务”的鲜明特征,坚持了农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家庭承包决不是“单干”,发展集体经济也决不是要“归大堆”。稳定农村,首先得稳定政策,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并长期坚持下去。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

    1992年01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股份制是重塑中国企业集团的成长机制

    赵敬成

    兼并、合并是发展规模经济、培育企业集团的重要途径,但在我国目前“受制约的商品经济”的环境之下,其有效功能必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无法培育出经济实力雄厚、规模跨度大、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集团。而股份制则是重构中国企业集团的最佳组织方式。实行股份制的企业集团拥有多渠道的资产增殖机能,严密的组织、制衡和控制机能。由于我国现在还处于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在采取股份制重构企业集团时,要采取两种不同的对策:一是在各种经济成份之间可以全面吸取国外大型企业集团所采用的股份制度,使企业集团成为新的所有制形式和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二是在国有企业之间,可以采取“模拟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即舍弃股份制的所有制形式,保留其生产经营方式这一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这样,可以克服国有企业“产权模糊”所带来的各种矛盾,消除现有企业集团决策机制、权力机制的弱化现象,推动企业集团管理的现代化,以利于深化企业改革。

    1992年01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理论与实践 现象描述 数量分析——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

    管德华

    西方经济学滋生和发展于资本主义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其理论来源于实践;它强调经验事实的检验,因而把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它的目的是给经济活动指示行为准则并为制定经济政策服务,因而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西方经济学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描述,回避了本质的探讨,但它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表面联系及其规律性的揭示,不仅开拓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新领域,而且有利于资产阶级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同样需要经济运行机制探讨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数学分析方法为经济运行的研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运用教学方法,可为经济事物的运动现状及其趋势提供一个一目了然的图景;数学方法同时也是“最优化”分析的必备工具,而最优化问题则是经济决策的基本依据。尽管数学方法对经济分析的深层次是无能为力的,但它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1992年01期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边际产品递减规律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规律

    刘小燕

    从西方微观经济学本身赖以建立的一系列理论概念和逻辑体系的角度,讨论西方学者对边际产品递减规律的认识及其在微观经济学体系中的运用,证明:边际产品递减律不只是一个要素可变的比例规律,而且是两个要素均可变的比例规律。可表述为:在任一既定技术水平上,随着要素的非比例增加,单个增加要素的边际产品将依次经历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它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本规律。这种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框架结构,有助于澄清理论上一些模糊的认识和片面。

    1992年01期 64-6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战后日美宏观经济调控比较

    董有德

    <正> 一、宏观调控的体制不同:美国实行的是短期经济调控体制,调控方略近视化,忽视了中长期调节与计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因为美国私人经济成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较大,国有制企业占的比重较小,崇尚经济自由思想,大垄断资产阶级不接受政府的调控方略。美国的社会经济矛盾较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尖锐。矛盾频繁出现,老问题未解决,新矛盾又致,很难确定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战

    1992年01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当前供销社人群心态与农村商品市场运行机制的对立

    王首程

    造就目前供销合作社经营状况普遍不佳的原因不在于市疲弱、市场竞争激烈,历史包袱太重、国家政策支持太少以及一些商品专营权的丧失,而在于供销合作社干部和职工现存的产品经济心理与日益发展起来的农村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之间的尖锐对立。为此,供销合作社必须努力消除传统思想惯性,健全内部机制,迅速建立起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意识,立足于完全的市场竞争,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扭转困境,走向蓬勃发展。

    1992年01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对我国会计命名起源及其最初含义的考析

    陈余友

    在我国历史上,会计命名除“会计”正式名称外,还出现过会稽、计、计会、帐房或帐房先生等称谓,考析“会计”命名的起源年代及其最初含义,就不能拘泥于“会计”这一正式称谓。会计史学界认为会计起源于春秋时代,战国时代、西周时代等观点,均是从留传于世的史学著作和出土文物中有“会计”正式名称而得到考证,但忽略了会计其他称谓的演变年代。从周秦以来的历史著作中记载的茅山更名为“会稽”之山的传说,大禹主持茅山会议的历史背景和殷墟甲骨文“会”、“稽”、“计”三字产生的含义可以进一步考证,会计应起源于夏代。“会计”一词的最初含义应划分为两个阶段,初始阶段由“会稽”含蓄的其容所构成,具有记录、汇总、综合、上下相对和考核之意;由“会稽”演变为“会计”正式名称阶段,其含义由“会计”一词的原始含义所构成。由此可见,“会计”一词的最初含义不能以《说文解字》的说解字义为据。

    1992年01期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