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涤陈
<正> 一、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实质和根源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性质,这在苏联十月革命后,列宁在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候,实质上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即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计划怎么搞法,商品经济和市场怎么来运用。我想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当中如何认识和论证商品经济的存在问题;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到什么作用,以及怎么利用。我们今天对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不同提法,不同
1991年05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 陈乃道
,孙宁华
<正> 一、问题提出人们对产业问题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在重商主义思想体系中,对外贸易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也是整个产业体系的内在核心,而且经过早期重商主义到晚期重商主义的发展,其理论和实践就其实质而言则转化为重工主义;在重农主义的思想体系中,农业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也是整个产业体系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体系中,因其受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将当时的产业部门限定
1991年05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 陈希成
<正> 四、产业后备军是否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从历史过程看,产业后备军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积累中的技术进步,引起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出现了大量处于失业状态的“过剩”人口,形成了产业后备军。这一历史过程,给人以一种错觉,似乎产业后备军是由资本主义失业造成的,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社会主义要从根术上消灭失业,也就不能存在产业后备军。其实,产业后备军和失业现象,是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系列的问题。产业后备军属于生产力即物质资料生产方面的问题,它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是否需要建立一支劳动后备力量,以适应
1991年05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 杨文进
<正> 自从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的《短缺经济学》一书被介绍到我国后,短缺这个词似乎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同义词,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的研究和政府决策中,当它与西方经济学的总量分析结合时,又得出我国的经济特征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人们持有的这种观念是如此强烈,以致当1989年我国出现严重的市场疲软时,人们仍不愿承认这个与老观念相背的严酷事实,还认为目前的经济环境是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在宏观上仍然要控制总需求,其结果自然使我国的经济更长时期徘徊于低谷中。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1991年05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 孙洛平
,黄泱
,应慧铭
<正> 引致我国前阶段经济总量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以从总供给、总需求和政策诱导三方面加以考察。在总供给方面,由产品经济到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改革,促使总供给对市场的依赖性增强,形成一定程度的周期性运动机制。这是总量失衡的基本原因。不过,仅有这点尚不足以导致全面性的市场疲软。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体系的更新换代过程对总需求产生的剧烈冲击,经由国民经济对总需求的依赖性,构成我国现阶段经济总量失衡机制的特殊性。本文主要从总需求方面,分析造成前阶段经济总量失衡的机制。
1991年05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 杨琼
,宋贤卓
<正> 在我国,产业政策效应偏差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作为产业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投资政策,在其自“六五”时期以来实施投资倾斜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因何导致偏差?如何调整偏差?迄今人们尚未进行专题研究,笔者不揣固陋,对这一课题作出初步分析与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1991年05期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贾中元
<正> 一党的十二大制定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这是一条全国性的总体大战略,具有方向性、全局性、长期性和发展性等特征。由于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国情,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变化的规律,因而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我国绘制出了一幅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兰图,指明了一条由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人民生活由实现温饱型到实现小康型进而实现富裕型的必由之路。因而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拥
1991年05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戴新祥
,张启明
<正> 列宁在《论合作制》这篇不朽著作中,以革命导师的卓越学识和求实精神,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和合作经济的统一性,合作社利益的广泛兼容性、合作经济性质的二维性、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合作化的条件性,为社会主义的合作运动指出了前进方向,在合作经济思想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列宁的这些论述闪耀着睿智的光芒,时至今日,犹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指导意义。
1991年05期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王永年
<正> 西方的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这门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年轻学科,在产生的初期即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重视并被应用于实际。发展经济学于七十年代未被引入我国后,国家和各高校非常重视,现被列为高等财经院校的核心课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数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也伴有难忘的教训。引入西方经济发展理论于我国,是为了使这朵西方理论之花
1991年05期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 姜利军
<正> 一、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的管理思想方法体系,它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提供了一种对具体管理对象(如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等)进行全面管理的框架和思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提供了解决质量问题的所有管理手段和现存答案。因此,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与实现这一思路的基础——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质量管理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它不同于防守型的质量检验管理,也不同于预防型的统计质量管理,是一种不断进取型的系统的质量管理,它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成果,分析产品的质量,并强调对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的管理。具有管理对象全面、管理
1991年05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王德应
,钱啸森
<正> 一要深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企业文化的含义和构成要素,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和长期性。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在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在适应外部环境、增强内部凝聚力的过程中,经过领导层的培育倡导而逐步形成,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并由企业成员自我确定和自我完善的群体意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伦斯·迪尔和麦肯齐咨询公司顾问爱伦·肯尼迪在《企业文化——现化企业精神支柱》一书中把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企业环境: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最重要的因素;(2)价值观:是构成企业文化的
1991年05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周恺
<正> 依法审计是审计监督的重要原则。所谓依法审计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审计行为本身必须合法,即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活动时,必须遵守有关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权限。二是在审计过程中处理问题以及最后作出审计结论和审计处理决定时,其内容都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三是凡法律法规规定各接受审计监督的单位,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审计监督,否则要依法处理。可见制定审计法规,对于加强审计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法规是一门新兴的法律,在世界范围内还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在我新中国只有六年多的历史,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法规体系。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审
1991年05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徐永恒
<正> 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逐步推行,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显著增强。但与此同时,由于承包人的素质良莠不齐,或因消极的利益驱动所致,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不乏弄虚作假的现象。诸如截留利润、多发滥发奖金、乃至偷漏税款等等。对于这些不良现象仅仅停留在“现象”的认识上是很不够的,还必须从“量”的角度给出深一层的描述,也即需要进一步了解这种“现象”己发展到何种程度。由于问题的敏
1991年05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高理玉
,刘宏伟
<正> 一、建立正常晋级增资制度的作用在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升级制度,将会改变过去群众式的调资方式,使工资工作转入正常化,制度化的轨道。它不仅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也增加了工资工作的透明度,便于干部和群众的监督,会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1,根据国民经济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决定职工正常晋级增资的速度和水平,有利于物质利益上促进劳动者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关心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长
1991年05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孙学斌
,葛恒林
<正> 建立和健全对受聘教师职务人员的任职期间考核制度,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保持和发挥教师技术职务聘任内在动力和活力的重要措施。通过考核对任职教师作出合理、公正和客观的评价,给予恰当的奖惩,以期达到激励和督促任职教师尽职尽责,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增强教学和科研能力,为本门学科、专业建设多做贡献的目的。对教师进行考核涉及多方面问题,本文拟就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谈一些意见。
1991年05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陈金刚
<正> 生产资料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的重要物资,生产资料的流通必须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有秩序地进行.加强对生产资料市场的管理,与搞活生产资料的流通是相辅相成的,搞活必须服从社会主义整体利益,必须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部门管理生产资料市场的活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对生产资料经营单位的管理生产决定流通,流通要与生产相适应。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一定要适应生产的发展,脱离生产资料生产和需求的客观要求,盲目追求市场繁荣,是有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虚假繁荣。当前生产资料供求比较紧张,供不应求是比较突出的矛盾,经营生产资料相对生意好做,有利可图,但生产资料经营单位盲目增
1991年05期 7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徐恩芳
<正> 稳健原则又称谨慎原则,其实质是指企业在预计收益和确定损失时,要稳妥和谨慎,以求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它的核心就是企业对资产的估价和收益的确定要低估而不能高估,对费用和损失要高估而不可低估。稳健原则的具体内容就是对固定资产实行快速折旧;对存货的计价采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预提坏帐准备等。目前,我国会计界对会计的稳健原则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稳健原则是资本主义会计所特有的,不适用于我国;第二种观点认为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可以照搬西方国家的稳健
1991年05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洪燧之
,刘增恒
<正> 如何实现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试图在错综复杂的经济背景下,找出一个普遍适用的模式是不可能的,这已是我国经济学界的共识。那么在实现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上,有没有应该遵循的原则呢?根据我国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多年改革实践,在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在不同时期应该根据不同的经济背景处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和程度。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往往是不相同的,如果只用一个计划经济
1991年05期 7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王德业
<正> 银行的经济效益,来源于社会效益和工商企业的效益,存在着“依附性”,但银行自身也存在“少投入,多产出”力求取得最佳效益的问题.本文仅就农业银行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谈一些意见。一、核定信贷基金比例,提高自给水平农业银行近年来,在经范围、营运规模都有较大发展,但由于农行服务对象是农业,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周期长、效益低、利率优惠和受自然气候影响等原因,货款沉淀多,使农行在资金经营上长期陷入超负荷运行之中。贷款迅猛增加,自有资金越发显得脆弱无力。建议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
1991年05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