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业运行的客观规律

    周立民 ,陈阿兴

    <正> 一、多成份、多渠道、多层次商业长期并存规律社会生产力欠发达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商业领域就是流通力的相对落后,由此决定了我国商业所有制结构的多成份化,商业主体结构的多层次化和商品流通渠道的多条化的规律。商业所有制结构的多成份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业所有制结构具有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同时并存的特征。原因:首先,商业领域流通力水平决定了商业结构的

    1989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论优化商业企业经营机制

    方光罗

    <正> 一商业企业经营机制是指组成企业经营机体各要素、各部门、各环节,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竞争中谋求经营利益最大化而有机结合起来的相互独立、相互依赖、共同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优化的商业企业经营机制具有以下重要特征:运行要素的相对独立性。无论是商业企业的人、财、物各要素,业务、财会、物价、劳动人事等各部门,党、政、工、团各方面,购、运、存、销等各环节,都是商业企业整体中的独立元素,在企业目标的引导制约下,有其独立的经济内容、活动方式、利益要求、社会

    1989年04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工业化的实现与城乡市场的紧密结合

    程曼江

    <正> 工业化——在经济生活中以机器大工业普遍取代手工工业的过程,是国内统一市场形成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我国的市场形成过程中,工业化面临着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①农村工业化的实;②城市工业化与市场化的衔接问题;③在此基础上城乡工业的一体化及我国工业化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迈进。

    1989年04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论劳动力市场供给机制

    王义

    <正> 一在我国传统体制下,劳动力供给是由国家劳动人事部门完全按计划分配的。我们称之为完全计划型的劳动力供给。应当承认,这种劳动力供给机制在稳定社会秩序,保证重点需要等方面,曾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完全计划型的劳动力供给机制日益暴露出它的弊端。第一,它否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选择职业的自由,劳动力的转移受到了种种限制。一方面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及劳动才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种种不必要的麻烦,如夫妻分居两地,每年仅“探亲费”国家就支付

    1989年04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创办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市场

    赵尔烈

    <正> 一、在我国创办期货市场的客观必要性(一)引导生产,促使经济稳定发展,需要期货市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经济有了迅速发展。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出现了某些重要产品,特别是农产品供求上的大起大落,使得整个经济发展“快而不稳”,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例如,粮食、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叶、生猪等,都出现了大的周期性波动。特别

    1989年04期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 我国现阶段旅游市场发展的协调规则

    王洪耘

    <正> 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以其特殊的方式积极地影响、牵动着孕育着它的社会经济背景,从而显示着它存在的必要性。但是,现阶段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客观上限定并约束着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质和量的规模,使这个市场显现着其特有的印迹。国内旅游潜流在加入经济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其他经济因素发生碰撞、磨擦。基于这种对我国现阶段国内旅游市场的诊断和剖析,我认为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它蕴蓄的所有能量,必须寻求国内旅游市场与社会经济水平,社会消费水平及国际旅游市场的最佳耦合点。

    1989年04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价格改革的新路子

    崔学兰

    <正> 价格改革的成败是经济体制改革能否深入发展的关键,而决定价改成败的关键在于价改方案是否符合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我国价格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价格体系,使价格能真正反映价值和市场关系。价格究竟如何改才能达到目的呢?众说纷纭,多数同志认为,价格改革的唯一选择是把价格彻底放开、让价值规律自发调节。我国几年来的价格改革正是在这种思路指导下进行的。但实践证明,通过价值

    1989年04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所有权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代昌柏 ,晓黛

    <正> 问题的提出被简称为“产权”的财产所有权归属问题曾经是、至今仍然是人们判别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分水岭”:前者以私人财产所有权为特征,后者以全民财产所有权(公有制)为标记。然而,社会主义实践证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当然也包括社会主义社会)演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于是,利用市场机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改革浪潮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广泛兴起。经济改革的深化与拓展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

    1989年04期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国家所有制的矛盾、认识及出路

    胡进祥

    <正> 改革伊始,我国囿于人们的认识和对政治因素的种种考虑,采取自觉不自觉地回避或绕开国家所有制改革的策略。而是在既定的国家所有制框架之下,寻找改革的战机和出路,这不能不说是理智的、英明的选择。经过十年改革,我们跃入了世界上真正改革的二、三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行列,同时又比东欧一些国家提早十多年或二十多年陷入举步维艰的改革困境,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历史转折关头。此时,冷静的思考,科学的探索国家所有制改革问题,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1989年04期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 国有资产产权人格化的过渡环节

    赵云昌

    <正> 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进程中,人们已经从两权分离的改革思路转向更深层次的思考——产权改革问题。本文拟就国有资产产权人格化及其过渡环节等有关问题作些探讨。一、产权人格化及其客观必然性产权人格化指产权必须有一定的承担主体,该主体能够独立自主地行使财产的所有、占有、使用、处置权,并且产权主体通过操纵具体的产权运动过程,承担一定的责任,享有一

    1989年04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我国股份制的现实选择

    方英

    <正> 把发展股份制作为所有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对此经济理论界和企业界大都没有疑义。但如何明晰现有产权关系,使之健康地走上发展股份制的道路,众说纷纭。我认为国家控股为主的股份制形式,不能摆脱现行企业的弊端,根本说来,不能真正使企业产权主体得以确立,仍然脱离不了人人有权,又人人无权的产权关系模糊的现象,不会给企业发展带来真正的活力和约束力。而企业

    1989年04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对地方、部门层层承包的一些思考

    许建平

    <正>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和推动下,国家围绕“搞活企业”这一中心问题,按照“放权让利”思路,拉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帷幕。通过经营管理权的层层下放和财政的“分灶吃饭”,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生产者及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克服其日益暴露的局限性,又在大中型国营企业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便使企业在享有一定权力的同时,承应相应的责任。然而,不规范的放权让

    1989年04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家庭承包制具有强烈过渡性

    陈乃道 ,王元京

    <正> 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经历了一场深刻而伟大的社会变革。这次革命最辉煌的成果——家庭承包制以其巨大的能量席卷全国,创造了超常规增长的经济奇迹。然而,革命的风暴不可能经久不息,家庭承包制在国民经济新成长阶段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超越家庭承包制是农村改革走向纵深的必然趋势。

    1989年04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新思路——“国家——农户”二级土地所有制

    路雁

    <正> 84年后,我国农业以往那个高速发展的势头急速回转,连续四年出现下降,农业中的各种矛盾也由里及表,由隐及显逐渐暴露出来,最突出的表象反映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土地资源破坏,浪费现象严重,政府有关农业政策指挥失灵,联产承包责任制遇到了新的而自身又难以克服的矛盾。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农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危机之中。不少人为此献计献策,有的主张大幅

    1989年04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经济学与哲学的历史姻缘及其现实启迪

    吋德磊 ,王洁

    <正> 随着经济学对于经济改革实践的滞后状态的愈益突出,人们开始探究我国经济学发展缓慢和落后的深层原因。自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研究方法的陈旧、落后不能不说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经济学研究方法是一个需专门探讨的异常复杂的问题,这里仅从历史的角度去说明哲学对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影响,我们或许可从中获取不少有益的启迪。

    1989年04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中央银行流动资金宏观分析

    戴根有

    <正> 一、问题提出流动资金供应,一直是近几年我国宏观金融控制中十分棘手的问题。问题是从流动资金本身的性质产生的。由于与固定资金相比较,流动资金周转方式是一次投入一次产出,它的周转期间比较短;并且,对于已经形成的固定资产来说,它表现为已有生产能力能否充分运用,因此,流动资金的供应一般被认为对于宏观经济平衡没有什么危险的资金投放。于是每当经济生活发生流动资金紧张时,人们通常会“理直气壮”地要求银行放松银根。1982年银根紧缩,到下半年银根放松;1985年初银根紧缩,到五、六月间银根放松;1986年再度紧缩

    1989年04期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 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的冲击——兼论目前的会计对策

    张志宏

    <正> 传统会计的存在要基于二大基础之上:一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并假定币值不变,二是以取得资产和存货的历史成本为计价标准,它的基本特征是:任何一项资产或存货的取得都以交易发生时的成交价格或生产价格计价;任何一项负债的承诺都以当时交换资产或劳务时的交换价格或当时的约定的金额计价;收益的确定是以耗用资产或存货的历史成本与现行的销售收入相配比确定。在

    1989年04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计划——兼论借鉴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的经验教训

    贾晓峰

    <正> 目前美国、西欧、苏联正就东西方关系展开大辩论,其中辩论的要点之一就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的关系问题。哈佛大学教授、现代资本主义问题当代的最大权威之一,在二次大战期间领导过美国计划和价格协调局的美国人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在辩论中说:“我有从事计划经济的一定经验。可能比苏联专家中某些人的经验还要多。”对此国内有些同志认为资本主义计划和社会主义计划差不多,甚至比社会主义编得

    1989年04期 74-7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 企业转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汪学良

    <正> 目前,企业在转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问题:一是盲目转产。产品一旦在市场上受阻,即匆匆忙忙上第二产品,而第一产品(即原产品)寿命周期并未完结,只是一时在市场上滞销,过了一段时间,它又可能回归市场,而此时企业已花了大量财力、物力搞另一产品了,有的企业,其产品寿命确已殆尽。需要转第二产品,但企业却不能先对市场作冷静分析,结果第二产品上来不久又遭厄运……二是企业转产设备浪费很大。企业跨行业转产,通用设备少,专用设备多,企业转产以

    1989年04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下载本期数据